大学与文化传承(浙江大学)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荀子》是四书的一种。( )
A:错
B:对
答案:A
第一章测试
1.北宋是书院的全盛时期。( )
A:错
B:对
答案:A
2.书院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兼顾授徒与讲学;考课为主,或者从事特殊教育;授徒与祭祀、纪念并重等各种类型。( )
A:对
B:错
答案:A
3.中国最早的“学校”可以追溯到( )。
A:周朝
B:商朝
C:西汉
D:秦朝
答案:B
4.下列哪项考试不属于宋朝的三级考试制度?( )
A:殿试
B:乡试
C:省试
D:口试
答案:D
5.大学在中国传统文献里,有哪几种含义?( )
A:是由《大学》所揭示的君子之学,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B:特指起源于西欧中世纪后期,一种教育与训练人才的组织与制度。
C:指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大学》一书
D:指周朝的天子之学,后来发展为太学与国子监等,特指设立在首都的最高学府。
答案:ACD
第二章测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对中世纪大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A:错
B:对
答案:B
2.洪堡认为国家有义务扶持大学,且可以介入大学的的各种事务中。( )
A:错
B:对
答案:A
3.洪堡在《立陶宛学校计划》中,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不包含下述哪一阶段?( )
A:初等教育
B:大学教育
C:职业教育
D:中等教育
答案:C
4.在( )思想的冲击下,大学中经院主义神学壁垒开始被打破,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引入了哲学、自然科学、史学以及人文科学,大学的课程设置不断扩充。
A:人文主义
B:现实主义
C:理想主义
D:浪漫主义
答案:A
5.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其目的是培养僧侣,教授七艺。七艺分为“三科”和“四学”。以下哪几项属于“四学”?( )
A:几何
B:修辞
C:算术
D:辩证
答案:AC
第三章测试
1.圣保禄公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西式小学。( )
A:错
B:对
答案:B
2.1928年5月,中华民国大学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确定了“党化教育”的政策。( )
A:错
B:对
答案:A
3.以下有关《奏定学堂章程》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
A: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B: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C:学制分为三段七级
D:专门设有师范、实业学堂
答案:A
4.( )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废除科举。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A:1903
B:1911
C:1905
D:1908
答案:C
5.1916年底,蔡元培出掌北京大学,全面改革校纪学风。任职北大期间,他采取了下述哪些措施?( )
A:以选科制(学分制)取代年级制
B: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
C:扩充北大的文、理两科,停办工科
D:着手创建各科研究所
答案:ABCD
第四章测试
1.清末变更学制后,新式学堂经学课程难以维系圣教和支撑中学。在( )的倡导下,各省纷纷成立存古学堂,分科教学,开设理学、经学、史学、词章、子部等科目。
A:张之洞
B:王国维
C:赵炳麟
D:张百熙
答案:A
2.近代学科体系变化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为( )地位的衰落。
A:史学
B:文学
C:经学
D:哲学
答案:C
3.戊戌时期,提倡分科设学已经成为普遍风气。( )
A:对
B:错
答案:A
4.“旧瓶不能装新酒”是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民国知识界流行的口头禅。( )
A:错
B:对
答案:B
5.下列选项属于“孔门四科”的有( )。
A:文学
B:政事
C:德性
D:言语
答案:ABCD
第五章测试
1.自从( )起,汉学进入学院化发展阶段,法、英、荷、德等国相继设立了专门德汉学讲座、汉学系或研究院。
A:19世纪
B:18世纪
C:17世纪
D:20世纪
答案:A
2.下列提出“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在中国”口号的是( )。
A:顾颉刚
B:胡适
C:傅斯年
D:陈寅恪
答案:C
3.汉学从东方学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为专门学问,得益于德国学者的努力和成绩。( )
A:错
B:对
答案:A
4.王国维采用考古材料和古代文献的“二重互证法”,使中国文化能与西方文化“融会贯通”。( )
A:对
B:错
答案:A
5.傅斯年发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其宗旨有( )。
A:反对国故、反对疏通、反对普及
B:扩张研究的工具
C:保持顾炎武、阎若璩的治学方法
D:扩张研究的材料
答案:ABCD
第六章测试
1.下列关于学衡派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发扬中国文化固有价值,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有重要的意义
B:因《学衡》杂志而得名
C: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宗旨
D:对西化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
答案:D
2.关于“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认识,学衡派不认可( )
A:新旧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界限
B:盲目攻击,破坏本国文化
C:国学和西学均应重视
D: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能完全以进化论为依据
答案:B
3.蔡元培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 )
A:对
B:错
答案:A
4.学衡派是一种保守的文化主义,只强调“昌明国粹”,反对“融化新知。”( )
A:对
B:错
答案:B
5.下列属于学衡派的代表人物有:( )
A:梅光迪
B:柳诒徵
C:胡先啸
D:吴宓
答案:ABCD

第七章测试
1.老辈学者在民国学界已经无建树可言。( )
A:对
B:错
答案:B
2.胡适认为东周以前无史。( )
A:错
B:对
答案:B
3.1923年,孙德谦、王国维、罗振玉、张尔田等人合作创建了( )。
A:亚洲学术研讨会
B:上海淞社
C:东方学会
D:求是社
答案:A
4.( )这部书由罗振玉、王国维合撰,收录斯坦因在中国盗掘的敦煌汉简、罗布泊汉晋简牍及少量纸片、帛书等,
A:《流沙坠简》
B:《殷周制度论》
C:《人间词话》
D:《古史新证》
答案:A
5.针对学界愈演愈烈的新旧之争,有识之士不断提出批评。1923年,汪东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批评,他认为( )
A:学者不可一概抹杀旧文化
B:学者若不能融汇新旧,也应该联络新旧两派学人通力合作
C:以求是为目的的学术,不能简单用新旧来定义
D:学者应虚心接受旧文化
答案:ABCD
第八章测试
1.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培养学生的方针是( )
A:养成专门知识技能
B:强调文科教育
C:培养法政人才
D:注重文学、语言训练
答案:A
2.邵裴子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时,提出浙江大学的办学目标是把学生培训为( )
A:士流
B:实业家
C:思想家
D:政治家
答案:A
3.20世纪30年代,中国教育的文实之争,主张支持者多是“党国巨公”或地方政要,反对者多为教育界尤其文法科的自由知识分子。( )
A:错
B:对
答案:B
4.20世纪30年代,中国高校毕业生文科就业情况优于实科。( )
A:错
B:对
答案:A
5.1938年9月,教育部发行统一大学科目表,其中( )是必修科。
A:中国通史
B:物理
C:国文
D:数学
答案:AC
第九章测试
1.1938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大会决议案决定在专科以上学校设立( ),成为与教务处、总务处并立的大学行政机构之一。
A:实业部
B:训导处
C:心理处
D:后勤部
答案:B
2.1938年4月2日,教育部正式将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 )。
A: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B:西南大学
C:长沙大学
D:国立南方大学
答案:A
3.西南联大以“通才教育”为培养目标。( )
A:对
B:错
答案:A
4.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仅仅组建过一所联合大学,即西南联大。( )
A:对
B:错
答案:B
5.浙江大学“求是”精神主要包括( )方面。
A:培养实业人才
B:以德性养成的前提
C:以科学方法与精神为基础
D:积极回应时代主题
答案:BCD
第十章测试
1.竺可桢提出以( )为校训,平衡文实冲突,革新浙江大学“以实用为依归”的办学理念,实践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
A:创新
B:知行合一
C:求是
D:爱国
答案:C
2.浙江大学史地系成立于( )。
A:1938年
B:1937年
C:1935年
D:1936年
答案:D
3.“抑文重实”是1930年代国民政府教育的一贯主张。( )
A:错
B:对
答案:B
4.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农工实科是富国强兵、社会分工与整合的技术保障,人文学科则是新旧文化转承、塑造民族精神的基础。( )
A:错
B:对
答案:B
5.竺可桢主持浙大校务后,四处招揽人材,( )等原来东南大学的学人纷纷聚集而来,形成核心力量。
A:张其昀
B:梅光迪
C:朱庭祜
D:胡刚复
答案:ABCD
第十一章测试
1.民国时期,大学的管理方式中与校长治校相对的是( )
A:教授治校
B:军事化管理
C:洋人管理
D:行政领导
答案:A
2.( )担任清华校长后,主动推行“教授治校”制度。
A:曹云祥
B:梅贻琦
C:吴南轩
D:罗家伦
答案:B
3.清华大学“出洋风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校长权力。( )
A:错
B:对
答案:B
4.蒋梦麟担任北大校长后,积极推行“教授治校”政策。( )
A:对
B:错
答案:B
5.胡适在纪念北京大学成立25周年的文章中指出,教授治校的好处是:( )
A:巩固校长治校
B:利用多方面的才智
C:增加教员对于学校的兴趣与情谊
D:促进学校稳固,不因校长或学长的动摇而动摇全体
答案:BCD
第十二章测试
1.清政府在1904年颁布的( ),是其首次施行的高等学堂章程。
A:壬寅学制
B:《钦定学堂章程》
C:《钦定中学堂章程》
D:《奏定高等学堂章程》
答案:D
2.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认为“学”与“术”的关系是( )
A:适度分离
B:以“学”为主
C:相辅相成
D:以“术”为主
答案:A
3.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认为,大学应该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既要培养通才,也要培养专才。( )
A:错
B:对
答案:B
4.梅贻琦培养学生的理念,是希望学生成为“高级匠才”。( )
A:错
B:对
答案:A
5.郭秉文担任东南大学期间,提倡教育要( )“三育并举”。
A:美育
B:智育
C:训育
D:体育
答案: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