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刑事法治的中国特色(湘潭大学)智慧树知到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刑法是关乎犯罪与刑罚,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一章测试
1.在刑法理论中,狭义刑法特指( )。
A:附属刑法
B:刑法典
C:单行刑法
D:刑法修正案
答案:刑法典

2.下列选项中,属于单行刑法的是( )。
A:我国《票据法》第102条关于票据欺诈行为刑事责任的规定
B:全国人常委会关于我国《刑法》第313条的解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答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3.1997年3月刑法修订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 )
A:一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
B:一个单行刑法和十一个修正案
C:两个单行刑法和十一个修正案
D:两个单行刑法和四个修正案
答案:一个单行刑法和十一个修正案

4.甲挪用公款炒股亏损无力归还,被检察机关以贪污罪起诉,人民法院依法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人民法院对本案罪名的变更实现了刑法的( )。
A:法益保护机能
B:人权保障机能
C:威慑机能
D:行为规制机能
答案:人权保障机能

5.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这一解释属于下列何种解释?( )
A:当然解释
B:反对解释
C:补正解释
D:缩小解释
答案:缩小解释

6.关于刑法用语的解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按照体系解释,刑法分则中的“买卖”一词,均指购买并卖出;单纯的购买或者出售,不属于“买卖”。
B: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
C:将盗窃骨灰的行为认定为盗窃“尸体”,属于“扩大解释”
D:将明知是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属于当然解释
答案: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

7.刑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
A: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B:规制对象的特定性
C:调整对象的平等性
D:保护法益的广泛性
答案: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规制对象的特定性
;保护法益的广泛性

8.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公民是个政治概念,人民是个法律概念
B:我国刑法的目的是保护人民,惩罚犯罪只是实现保护人民这一目的的手段
C:我国刑法制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民
D:“保护人民”这一刑法目的中仅包含了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
答案:我国刑法的目的是保护人民,惩罚犯罪只是实现保护人民这一目的的手段
;我国刑法制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民

9.关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
B:《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
C:《刑法》第65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
D:学理解释中的类推解释结论,纳入司法解释后不属于类推解释
答案: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刑法》第116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
;《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并列规定了“伪造”与“变造”,但不排除在其他一些条文中将“变造”解释为“伪造”的一种表现形式
;《刑法》第65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

10.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 )
A:错 B:对答案:错

第二章测试

1.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_法定原则,_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_和承担的_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
A: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B: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C: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
D: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答案: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2.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有以下观点:
①罪刑法定只约束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
②罪刑法定只约束法官,不约束侦查人员
③罪刑法定只禁止类推适用刑法,不禁止适用习惯法
④罪刑法定只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法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第④句正确,第①②③句错误
D: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答案:第④句正确,第①②③句错误

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
A: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B: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C: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根据民意判决
答案: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根据民意判决

4.“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_____的罪刑法定);(2)排斥习惯法(_____的罪刑法定);(3)禁止类推解释(______的罪刑法定);(4)刑罚法规的适当(______的罪刑法定)。”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 )
A:事前——成文——确定——严格
B:事前——成文——严格——确定
C:事前——确定——成文——严格
D:事前——严格——成文——确定
答案:事前——成文——严格——确定

5.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这个规定体现的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
A:罪刑法定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无罪推定原则
D:罪刑相适应原则
答案:罪刑法定原则

6.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
A:罪责自负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答案:罪刑法定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7.下列选项中,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表述正确的有( )。
A: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适用类推
B:犯罪和刑罚都应由法律明文规定
C:定罪量刑都必须以刑法条文为依据
D:法律明文规定不可以适用类推
答案:犯罪和刑罚都应由法律明文规定
;定罪量刑都必须以刑法条文为依据
;法律明文规定不可以适用类推

8.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答案: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9.、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刑罚个别化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
A:对 B:错答案:错

10.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A:错 B:对答案:对

第三章测试

1.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
A:直接驱逐出境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答案: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刑法修正案(八)》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刑法》第12条关于时间效力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2011年4月30日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
B:2011年4月30日前犯罪,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适用修正前的刑法条文,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2011年4月30日前拖欠劳动者报酬,2011年5月1日后以转移财产方式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
D:2011年4月30日前扒窃财物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的,不得以盗窃罪论处
答案:2011年4月30日前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的,适用修正后的刑法条文

3.关于刑事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司法解释也是刑法的渊源,故其时间效力与《刑法》完全一样,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B:行为时无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应当依新司法解释办理
C:依行为时司法解释已审结的案件,若适用新司法解释有利于被告人的,应依新司法解释改判
D:行为时有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仍须按旧司法解释办理
答案:行为时无相关司法解释,新司法解释实施时正在审理的案件,应当依新司法解释办理

4.2017年,肯尼亚警方成功打掉一个冒充中国公检法机关、向中国群众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并将涉案的多名中国犯罪嫌疑人遣返回国。这是我国首次从非洲大规模押解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
我国刑法对上述人员享有管辖权的依据是( )
A:普遍管辖原则
B:属人管辖原则
C:特殊管辖原则 D:属地管辖原则答案:属人管辖原则

5.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B: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
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
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
;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

6.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实行属地管辖原则?( )
A:中国人乘坐外国船舶,当船舶行驶于公海上时实施犯罪行为
B: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C: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D:中国国家工作人员在外国实施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
答案:外国人乘坐中国民航飞机进入法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外国人乘坐外国民航飞机进入中国领空后实施犯罪行为

7.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都适用本法。( )
A:错 B:对答案:错

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在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
A:错 B:对答案:对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刑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认为处刑较重的,适用本法。( )
A:对 B:错答案:错

10.在中国的船舶和航空器内犯罪的,可以根据属地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
A:错 B:对答案:对

第四章测试

1.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其含义是( )
A:不构成犯罪
B: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
C:构成犯罪,但可以免刑
D:表示宽大的刑事政策
答案:不构成犯罪

2.犯罪是( )的行为
A:触犯刑事法律
B:违反法律
C:应受法律惩罚
D: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
答案:触犯刑事法律

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有下列情形的不认为是犯罪( )
A:危害不大
B:情节显著轻微或危害不大的
C:情节轻微
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答案: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4.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 )
A:损害了公民利益
B:违反了刑法
C:损害了国家利益
D:危害了社会
答案:违反了刑法

5.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是( )
A:主观罪过性
B:犯罪概念
C:阶级性
D:刑事违法性
答案:犯罪概念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 ( )
A:主观恶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答案:主观恶性

7.犯罪的特征有( )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应受刑罚处罚性
C:刑事违法性
D:阶级性
答案: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刑事违法性

8.关于犯罪概念,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是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与犯罪的本质角度进行定义,涵盖了形式与实质两个方面
B:形式的犯罪概念指犯罪是刑法规定以一定刑罚处罚方法予以制裁的行为
C:犯罪概念有形式概念和实质概念之分
D:犯罪的实质概念强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本质
答案: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是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与犯罪的本质角度进行定义,涵盖了形式与实质两个方面
;形式的犯罪概念指犯罪是刑法规定以一定刑罚处罚方法予以制裁的行为
;犯罪概念有形式概念和实质概念之分
;犯罪的实质概念强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本质

9.对于某一行为来说,如果其社会危害性很大,即使法律没有规定其为犯罪,也能定罪。( )
A:对 B:错答案:错

10.犯罪分类有两种,理论上的分类和法律上的分类。( )
A:错 B:对答案:对

第五章测试

1.犯罪构成的基本特征有( )。
A:体系性
B:法定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答案:体系性
;法定性
;规范性

2.张三故意持刀杀害李四,导致李四死亡,其中李四的死亡结果属于( )。
A:主观构成要素
B:客观构成要素
C:客观构成要件
D:主观构成要件
答案:客观构成要素

3.英美刑法上的“合法辩护”内容包括( )。
A:精神病
B:未成年
C:安乐死
D:醉态
答案:精神病
;未成年
;安乐死
;醉态

4.甲唆使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
C:修正的犯罪构成
D:基本的犯罪构成
答案:修正的犯罪构成

5.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条规定属于故意杀人的( )。
A:减轻的犯罪构成
B:加重的犯罪构成
C:修正的犯罪构成
D:标准的犯罪构成
答案:减轻的犯罪构成

6.下列行为可以构成犯罪的是( )。
A:多次敲诈勒索他人财物
B:雇用童工清理客房
C:拐卖15周岁的男孩
D:参加传销组织
答案:多次敲诈勒索他人财物

7.成立犯罪可以缺少的要素是( )。
A:犯罪行为
B:犯罪结果
C:犯罪动机
D:犯罪目的
答案:犯罪结果
;犯罪动机
;犯罪目的

8.下列关于犯罪地点在刑法中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法定量刑情节
B:犯罪地点是犯罪的共同构成要件
C:犯罪地点是犯罪的选择构成要件
D: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酌定量刑情节
答案: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法定量刑情节
;犯罪地点是犯罪的选择构成要件
;犯罪地点是某些犯罪的酌定量刑情节

9.犯罪构成的法定性要求犯罪构成要件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 )
A:对 B:错答案:错

10.犯罪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要素含义不同。( )
A:对 B:错答案:对

第六章测试

1.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38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30余万美元的“中介费”、“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
A: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B: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
C: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答案: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甲给机场打电话谎称“3架飞机上有炸弹”,机场立即紧急疏散乘客,对飞机进行地毯式安检,3小时后才恢复正常航班秩序。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为维护社会稳定,无论甲的行为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都应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B:对于散布虚假信息,危及航空安全,造成国内国际重大影响的案件,可突破司法程序规定,以高效办案取信社会
C:从事实和法律出发,甲的行为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D:为防范危害航空安全行为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相关犯罪判处甲死刑
答案:从事实和法律出发,甲的行为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3.甲怀疑医院救治不力致其母死亡,遂在医院设灵堂、烧纸钱,向医院讨说法。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刑法规定,下列哪些看法是正确的?( )
A:执法为民与服务大局的理念要求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对社会影响恶劣的涉医犯罪行为,要依法从严惩处
B:如甲母的死亡确系医院救治不力所致,则不能轻易将甲的行为认定为寻衅滋事罪
C:甲属于起哄闹事,只有造成医院的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寻衅滋事罪
D:如以寻衅滋事罪判处甲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为有效维护医疗秩序,法院可同时发布禁止令,禁止甲1年内出入医疗机构
答案:执法为民与服务大局的理念要求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对社会影响恶劣的涉医犯罪行为,要依法从严惩处
;如甲母的死亡确系医院救治不力所致,则不能轻易将甲的行为认定为寻衅滋事罪
;甲属于起哄闹事,只有造成医院的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寻衅滋事罪

4.法益是刑法用语,指的是法律所保护的利益。( )
A:错 B:对答案:对

5.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指刑事法律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
A:对 B:错答案:对

6.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和同类客体。( )
A:错 B:对答案:错

7.犯罪客体指的是犯罪行为所指向的对象。( )
A:错 B:对答案:错

8.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同类客体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
A:错 B:对答案:对

9.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同类客体是公、私财产关系。( )
A:错 B:对答案:错

10.依据同类客体对犯罪作科学的分类,建立严谨的、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便于我们对犯罪进行研究。( )
A:对 B:错答案:对

第七章测试

1.甲携带子弹上膛的手枪,乙从甲的口袋取出枪玩耍,甲未加制止,结果乙因为手枪走火击中头部死亡,甲构成不作为犯罪,甲的不作为义务来源为 ( )
A: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作为义务
B: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C: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D: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答案: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2.关于持有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持有要求所有
B:持有要求直接持有
C:持有是一种持续状态
D:持有要求现实握有
答案:持有是一种持续状态

3.成立不作为犯罪,在客观方面需要具备的条件为( )。
A: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
B:不作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可能性而未履行
D: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
答案: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
;不作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可能性而未履行

4.哪些情况构成不作为犯罪?( )
A:钱某看到女儿遗弃自己的孩子而不管不问的,钱某构成遗弃罪
B:孙某亲眼看到成年的弟弟杀死自己的父亲而不阻止,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C:李某在岳母家看到妻子拿刀伤害岳母而不制止,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
D:赵某看到自己12岁的孩子盗窃别人的手机而不制止,赵某构成盗窃罪
答案:孙某亲眼看到成年的弟弟杀死自己的父亲而不阻止,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赵某看到自己12岁的孩子盗窃别人的手机而不制止,赵某构成盗窃罪

5.下列犯罪属于持有型犯罪的是 ( )
A: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B:持有、使用假币罪
C: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D: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答案: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
;持有、使用假币罪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6.甲路过某个火灾现场后没有及时报警,结果火势蔓延造成严重损失,甲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 ( )
A:错 B:对答案:错

7.消防队员乙在家休假时,附近发生火灾,但乙发现后没有及时救火,造成部分房屋被烧。甲构成不作为犯罪。 ( )
A:对 B:错答案:错

8.甲发现乙将毒品放在自己家中后,并未上缴至所谓有权管理毒品的部门,而是立即销毁了毒品。甲依然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 )
A:对 B:错答案:错

9.持有要求直接持有。( )
A:错 B:对答案:错

10.持有型的行为实际上属于作为 ( )
A:错 B:对答案:对

第八章测试

1.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
A: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实际年龄
B:被逮捕时的实际年龄
C:被起诉时的实际年龄
D:被拘留时的实际年龄
答案: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实际年龄

2.刑事犯罪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
A:满10周岁
B:满14周岁
C:满18周岁
D:满16周岁
答案:满16周岁

3.根据我国刑法,已满75周岁的老人故意犯罪的( )
A: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B: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关于期待可能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遭受自然灾害外流谋生而重婚的,之所以不以重婚罪论处,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
B: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过失,与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是两个不同的问题。换言之,具有故意过失的人,也可能没有期待可能性
C:身无分文的乞丐盗窃他人财物得以维持生存的,因为缺期待可能性,不应认定为盗窃罪
D:行为人犯罪后毁灭自己犯罪的证据的行为之所以不构成犯罪,是因为缺乏期待可能性
答案:身无分文的乞丐盗窃他人财物得以维持生存的,因为缺期待可能性,不应认定为盗窃罪

5.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有?( )
A:抢夺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把被害人打死
B:盗窃病人财物致病人无钱治病死亡
C:聚众斗殴致人死亡
D:非法拘禁他人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伤
答案:抢夺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把被害人打死
;聚众斗殴致人死亡
;非法拘禁他人过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伤

6.甲(15周岁)的下列哪些行为成立犯罪?( )
A:盗取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
B:帮助张某将汽车推至悬産下毁坏以骗取保险金
C:因偷拿苹果遭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重伤
D: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答案:盗取他人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
;因偷拿苹果遭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重伤

7.下列关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对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只要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予以缓刑
B:对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不作为累犯
C:对已满75周岁的人,原则上不适用死刑
D: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对已满75周岁的人犯罪,只要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予以缓刑
;对已满75周岁的人,原则上不适用死刑
;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8.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
A:错 B:对答案:错

9.老年人犯罪,不适用累犯及从重处罚的规定。( )
A:对 B:错答案:错

10.原因自由行为理论指的是有责任能力的人故意或过失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的状态,实施了犯罪行为。( )
A:对 B:错答案:对

第九章测试

1.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放任这一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的犯罪,属于( )。
A:直接故意犯罪
B:有认识的过失犯罪
C:过失犯罪
D:间接故意犯罪
答案:间接故意犯罪

2.王某欲毒杀其妻,将毒药放入汤锅里,其子与其一起同桌吃饭,结果其妻与其子皆中毒身亡,王某对于其子的死亡属于( )。
A:意外事件
B:直接故意杀人
C:过失致人死亡
D:间接故意杀人
答案:间接故意杀人

3.下列哪一个行为不构成犯罪( )。
A:甲误以为任何人都可以拘禁吸毒者,便对吸毒者实施了拘禁行为。
B: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
C:张三(成年人)与军人妻子同居,误以为与军人妻子同居不是犯罪。
D:甲欲从事某生产经营,向市场监管局书面咨询后,得到正式答复该经营行为合法,甲便实施了该种经营。但该经营行为实际上构成非法经营罪。
答案:甲欲从事某生产经营,向市场监管局书面咨询后,得到正式答复该经营行为合法,甲便实施了该种经营。但该经营行为实际上构成非法经营罪。

4.关于过失犯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认识到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但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意志的,成立过失犯
B: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
C:只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时,才成立过失犯
D:过失犯的刑事责任一般轻于与之对应的故意犯的刑事责任
答案: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法律”不限于刑事法律

5.下列哪些行为不构成故意犯罪( )。
A: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有看见
B: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
C: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
D: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
答案: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
;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
;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

6.关于故意与违法性的认识,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不知是否违反《刑法》,遂请教中学语文教师乙,被告知不违法后,甲实施了该行为。但事实上《刑法》禁止该行为。乙的回答不影响甲成立故意犯罪
B:甲误以为买卖黄金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仍买卖黄金,但事实上该行为不违反《刑法》。甲有犯罪故意,成立犯罪未遂
C:甲拘禁吸毒的陈某数日。甲认识到其行为剥夺了陈某的自由,但误以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实施强制戒毒行为。甲有犯罪故意,应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责任
D:甲误以为自己盗窃枪支的行为仅成立盗窃罪。甲对《刑法》规定存在认识错误,因而无盗窃枪支罪的犯罪故意,对甲的量刑不能重于盗窃罪
答案:甲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不知是否违反《刑法》,遂请教中学语文教师乙,被告知不违法后,甲实施了该行为。但事实上《刑法》禁止该行为。乙的回答不影响甲成立故意犯罪
;甲拘禁吸毒的陈某数日。甲认识到其行为剥夺了陈某的自由,但误以为《刑法》不禁止普通公民实施强制戒毒行为。甲有犯罪故意,应以非法拘禁罪追究刑事责任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违法性认识必要说认为,故意的本质在于对法规范的有意识的反抗,只有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具有违法性,才可能产生阻止实施违法行为的反对动机。
B:责任说认为,故意的成立无需要求行为人具有违法性认识,只要求行为人具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
C:违法性认识不要说认为,行为人即使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被法律所禁止,也能够成立犯罪故意。
D:限制故意说认为,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并非故意的内容,但可以作为独立的责任要件。
答案:违法性认识必要说认为,故意的本质在于对法规范的有意识的反抗,只有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具有违法性,才可能产生阻止实施违法行为的反对动机。
;违法性认识不要说认为,行为人即使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被法律所禁止,也能够成立犯罪故意。

8.我国刑法界通说认为,故意的认识内容除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外,还包括对行为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认识。( )
A:错 B:对答案:错

9.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死亡的,不构成犯罪。( )
A:错 B:对答案:对

10.窝藏、包庇罪,要求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分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要求认识到自己掩饰、隐瞒的是犯罪所得。( )
A:对 B:错答案:对

第十章测试

1.王某见自己的女友遭两个流氓调戏,前去制止,反遭流氓袭击,王某立即进行反击。此时,便衣民警李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王某以制止殴斗。王某视李某为流氓团伙成员,随即拔刀将李某刺成重伤,王某的行为属于( )。
A:假想的防卫,应按意外事件处理 B:过失致人重伤
C:正当防卫 D:假想的防卫,应按过失致人重伤论处
答案:假想的防卫,应按意外事件处理

2.消防队员甲在执行灭火任务中,担心被大火毁容,逃离火灾现场。甲的行为( )
A:不能成立紧急避险 B:属于假想避险
C:属于紧急避险过当
D:属于紧急避险答案:不能成立紧急避险

3.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B: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C: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4.吴某家多次被盗,一天吴回家正遇程某在房内行窃。吴某上前抓住程某,程用拳猛击吴胸部。吴某拿起木棒打程某头部一下致其倒在地上,程正要起身,吴紧接着又猛打程腰部一下,致程三根肋骨骨折而残废。吴的行为应属于( )。
A:防卫过当
B:报复侵害
C:正当防卫
D:事后防卫
答案:防卫过当

5.紧急避险成立合法性条件之一是( )。
A:只要避免侵害可不惜造成任何损害
B:危险即将来临
C:避险行为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而后实施 D:必须是合法利益受到危险的威胁答案:必须是合法利益受到危险的威胁

6.鱼塘边工厂仓库着火,甲用水泵从乙的鱼塘抽水救火,致鱼塘中价值2万元的鱼苗死亡。仓库中价值2万元的商品因灭火及时未被烧毁。甲承认仓库边还有其他鱼塘,出于报复而从乙家的鱼塘抽水灭火。关于甲的行为以下正确的是?( )
A:对2万元鱼苗的死亡,甲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
B:甲出于报复动机损害乙的财产,缺乏避险意图
C:甲从乙的鱼塘抽水,是不得已采取的避险行为
D:甲未能保全更大的权益,不符合避险限度要件
答案:甲从乙的鱼塘抽水,是不得已采取的避险行为

7.下列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 )
A:一日夜晚吴某在一僻静小巷行走,见一陌生人突然袭击他,遂挥拳打去,直至将其打瘫在地。后查明此陌生人为一狂暴性精神病人,经常袭击路人,已造成好几起轻伤事件。结果精神病人被吴某打断一条腿(轻伤害)。对于吴某行为的认定。
B:黄某被姚某殴打后扬言要报复,姚某听说就拿出一把菜刀,被许某劝阻在一旁,此时黄某想先发制人,就从姚某手中夺过菜刀,将其砍成重伤。对于黄某行为的认定
C:一个晚上,一便衣民警夜晚巡逻,在检查三轮车时被远处的司机误认为窃车贼,司机立即找了几个人手持铁棍赶到现场,而民警也以为遭坏人袭击,双方因误会而发生冲突,民警开枪将司机打死。对于民警行为的认定。
D:李某身强力壮,对体弱的张某不满,伺机报复,一日见其和女友在一块,遂调戏侮辱其女友,张某看不过就抡起一根铁棍扑向李某,李某轻而易举的夺下铁棍,并借口防卫将张某手臂打折。对于李某行为的认定
答案:一日夜晚吴某在一僻静小巷行走,见一陌生人突然袭击他,遂挥拳打去,直至将其打瘫在地。后查明此陌生人为一狂暴性精神病人,经常袭击路人,已造成好几起轻伤事件。结果精神病人被吴某打断一条腿(轻伤害)。对于吴某行为的认定。
;黄某被姚某殴打后扬言要报复,姚某听说就拿出一把菜刀,被许某劝阻在一旁,此时黄某想先发制人,就从姚某手中夺过菜刀,将其砍成重伤。对于黄某行为的认定
;一个晚上,一便衣民警夜晚巡逻,在检查三轮车时被远处的司机误认为窃车贼,司机立即找了几个人手持铁棍赶到现场,而民警也以为遭坏人袭击,双方因误会而发生冲突,民警开枪将司机打死。对于民警行为的认定。
;李某身强力壮,对体弱的张某不满,伺机报复,一日见其和女友在一块,遂调戏侮辱其女友,张某看不过就抡起一根铁棍扑向李某,李某轻而易举的夺下铁棍,并借口防卫将张某手臂打折。对于李某行为的认定

8.下列关于刑法第20条第3款所规定的无限防卫权(特殊防卫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于某流氓成性,一天深夜越墙闯入年轻妇女赵某家,要求与赵发生关系遭受拒绝,于是拔刀威胁,遇赵不从即用刀刺杀.这时赵某计上心来,口头表示同意并往床上退,于以为得逞,积极逼近赵.赵从身后的床上操起一把大剪刀朝于腹部猛捅数次,致其死亡。赵某的行为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B:丙绑架丁(8岁),偶然从现场经过的张三为救丁,从砖头砸死了丙,救出丁,张三不是不法侵害的受害人,不能行使无过当防卫权
C:在列车上同座的李四发现王五特别有钱,就在其喝的茶水中投放安眠药,王五5分钟后沉沉睡去,李四伸手去翻王五的手提包,目睹整个过程的周某终于忍无可忍,将李四推倒地,致其脑溢血死亡,周某的行为并未超过正当防卫的限度
D:妇女乙为饿死自己刚出生的婴儿,而故意连续两天不给自己的孩子喂奶,该婴儿啼哭不止,邻居李某见此情景,将乙打翻在地,致其死亡,李某的行为不属于行使无限防卫权,应当负刑事责任
答案:丙绑架丁(8岁),偶然从现场经过的张三为救丁,从砖头砸死了丙,救出丁,张三不是不法侵害的受害人,不能行使无过当防卫权
;在列车上同座的李四发现王五特别有钱,就在其喝的茶水中投放安眠药,王五5分钟后沉沉睡去,李四伸手去翻王五的手提包,目睹整个过程的周某终于忍无可忍,将李四推倒地,致其脑溢血死亡,周某的行为并未超过正当防卫的限度

9.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 )。
A:行为的对象相同
B:前提相同 C:危害来源相同
D:目的相同答案:前提相同;目的相同

10.偶然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不承担刑事责任。( )
A:错 B:对答案:错

第十一章测试

1.下列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
A:乙以出卖为目的,买到一婴儿后,但尚未出手即被抓获
B:甲买回剧毒农药企图杀害妻子,后念及妻子多年情分,悄悄将农药处理掉
C:丁乘某女不备,将其扑倒,意图强奸,却被该女制服
D:丙尾随从银行取款出来的刘某意图抢劫,在小区入口处被保安阻拦
答案:丙尾随从银行取款出来的刘某意图抢劫,在小区入口处被保安阻拦

2.下列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
A:深夜持刀准备抢劫路人,发现对方是熟人而放弃的
B:客观上可以将犯罪进行到底,而行为人误以为不能进行而中断的
C:盗窃他人电脑后因为害怕日后坐牢,又返还电脑的
D:正在望风的人,因为害怕坐牢,偷偷溜走了。
答案:深夜持刀准备抢劫路人,发现对方是熟人而放弃的

3.下列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
A:乙为了使列车倾覆,在轨道上安装了脱轨装置,该装置被巡道工及时拆除。
B:甲在发表恐怖主义的演讲时,被国家安全部门带走。
C:丁趁邻居家没人跑去盗窃,到了卧室之后忽然听到门外的响声,以为是邻居回来,遂从窗口空手而逃。
D:丙为了报复社会而放火,由于发现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答案:丁趁邻居家没人跑去盗窃,到了卧室之后忽然听到门外的响声,以为是邻居回来,遂从窗口空手而逃。

4.甲想去一富商家里“弄点钱”,踩点时已经知道富商有防备,不可能悄悄地把钱弄出来,所以只能抢劫。但甲故意跟乙和丙说去盗窃,结果乙答应了去网上购买工具,到时候一起进屋盗窃,丙答应了去望风。乙提前把工具给了甲,但当天晚上却反悔并没有去。丙在望风10分钟后还是害怕,偷偷溜走了。甲最终抢劫了100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和丙构成抢劫罪的帮助犯,乙预备,丙中止
B:乙和丙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乙预备,丙中止
C:乙不构成犯罪,丙构成抢劫罪的帮助犯,中止
D:乙和丙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均既遂
答案:乙和丙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均既遂

5.甲男和乙女共谋要杀死甲的妻子丙,乙提供毒药,甲回家后投毒到丙每天必喝的牛奶中。但甲基于多年夫妻感情不忍心杀死丙,于是将这杯牛奶倒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二人均为犯罪中止
B:甲为犯罪中止,乙为犯罪未遂
C:甲乙二人均为犯罪预备
D:乙为犯罪预备,甲为犯罪中止
答案:甲为犯罪中止,乙为犯罪未遂

6.甲欲杀乙,将乙打倒在地,掐住脖子致乙深度昏迷。30分钟后,甲发现乙未死,便举刀刺乙,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甲长叹“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关于甲犯罪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
B: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C:故意伤害罪的既遂犯
D:故意杀人罪的不能犯
答案: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

7.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未遂?( )
A: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现金支票后,未到银行提取现金即被查获
B:发送诈骗短信,受骗人上当后汇出5万元,但因误操作汇到无关第三人的账户
C:以贩卖为目的,在网上订购毒品,付款后尚未取得毒品即被查获
D: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将价值5万元的财物送给国家工作人员,但第二天被退回
答案:发送诈骗短信,受骗人上当后汇出5万元,但因误操作汇到无关第三人的账户

8.甲架好枪支准备杀乙,见已患绝症的乙踉跄走来,顿觉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甲收起枪支,但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
B:仅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仅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

9.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哪些阶段?( )
A: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B: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C:犯罪预备阶段
D:犯罪的实行阶段
答案: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犯罪预备阶段
;犯罪的实行阶段

10.行为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听到有人说警察来了而放弃犯罪的,不具有中止的自动性。( )
A:对 B:错答案:对

第十二章测试
1.孙某纠集5人组成“天龙会”,该会宗旨为“盗富济贫”,并自封“大天龙”。在屡次作案中,“天龙会”盗窃总数额为20万元,孙某亲自参与盗窃5次,窃得财物价值6万元,销赃得款2万元。王某系该组织成员也多次参加盗窃;在一次盗窃过程中,成员胡某单独将事主某女强奸。则张某不应当对哪些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
A:“天龙会”成员胡某的强奸犯罪
B:20万元
C:“天龙会”所犯的全部罪行
D:王某的盗窃罪
答案:“天龙会”成员胡某的强奸犯罪

2.甲因为乙与自己的妻子有奸情,意欲“除掉”乙,某日给乙10万元雇乙当晚去某黑社会老大丙家杀丙,然后又打电话给丙说,乙今晚要去你家杀你,提防点。丙在家严阵以待,在乙来杀他时把乙杀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B:不排除丙成立正当防卫
C:甲丙构成故意杀人罪共犯
D:对乙的死亡而言,甲成立故意杀人罪间接正犯
答案:甲丙构成故意杀人罪共犯

3.甲欲前往张某家中盗窃。乙送甲一把擅自配制的张家房门钥匙,并告甲说,张家装有防盗设备,若钥匙打不开就必须放弃盗窃,不可入室。甲用钥匙开张家房门,无法打开,本欲依乙告诫离去,但又不甘心,思量后破窗进入张家窃走数额巨大的财物。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乙欲帮助甲实施盗窃行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构成盗窃罪的帮助犯未遂
B:乙提供的钥匙虽未起作用,但对甲实施了心理上的帮助,构成盗窃罪既遂的帮助犯
C:乙的帮助行为的影响仅延续至甲着手开门盗窃时,故乙成立盗窃罪未遂的帮助犯
D:乙提供钥匙的行为对甲成功实施盗窃起到了促进作用,构成盗窃罪既遂的帮助犯
答案:乙的帮助行为的影响仅延续至甲着手开门盗窃时,故乙成立盗窃罪未遂的帮助犯

4.甲欲杀丙,假意与乙商议去丙家“盗窃”,由乙在室外望风,乙照办。甲进入丙家将丙杀害,出来后骗乙说未窃得财物。乙信以为真,悻然离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欺骗乙望风,构成间接正犯。间接正犯不影响对共同犯罪的认定,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乙企图帮助甲实施盗窃行为,却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故对乙应以盗窃罪的帮助犯未遂论处
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对乙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论处。两人虽然罪名不同,但仍然构成共同犯罪
D:乙客观上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但因其仅有盗窃故意,故应在盗窃罪法定刑的范围内对其量刑
答案: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对乙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论处。两人虽然罪名不同,但仍然构成共同犯罪

5.关于实行犯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在共同犯罪中,实行犯就是在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在对简单共同犯罪中的各实行犯进行处罚时,要遵循"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
C:按照我国《刑法》总则的规定,有的教唆犯也是实行犯
D:间接正犯是共同犯罪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实行犯
答案:在对简单共同犯罪中的各实行犯进行处罚时,要遵循"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

6.下列哪些情形成立共同犯罪?( )
A: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B: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二人共谋共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C:甲与乙共谋共同杀丙,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D: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
答案: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甲与乙共谋共同杀丙,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

7.关于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人以上 B:相互利用
C:共同行为 D:故意答案:二人以上;共同行为;故意

8.甲知道乙计划前往丙家抢劫,为帮助乙取得财物,便暗中先赶到丙家,将丙打昏后离去(丙受轻伤)。乙来到丙家时,发现丙已昏迷,以为是丙疾病发作晕倒,遂从丙家取走价值5万元的财物。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若承认片面共同正犯,根据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对甲、乙二人均应以抢劫罪论处
B:若承认片面共同正犯,甲对乙的行为负责,对甲应以抢劫罪论处,对乙以盗窃罪论处
C:若否定片面共同正犯,甲既构成故意伤害罪,又构成盗窃罪,应从一重罪论处
D:若否定片面共同正犯,乙无须对甲的故意伤害行为负责,对乙应以盗窃罪论处
答案:若承认片面共同正犯,甲对乙的行为负责,对甲应以抢劫罪论处,对乙以盗窃罪论处
;若否定片面共同正犯,甲既构成故意伤害罪,又构成盗窃罪,应从一重罪论处
;若否定片面共同正犯,乙无须对甲的故意伤害行为负责,对乙应以盗窃罪论处

9.某甲诱使邻居一个10岁的男孩和另一个痴呆患者一起去盗窃他人财物。某甲构成了教唆犯罪。( )
A:错 B:对答案:错

10.甲极力劝说丈夫乙(国家工作人员)接受丙的贿赂,乙坚决反对,甲自作主张接受该笔贿赂。甲构成受贿罪的间接正犯。( )
A:对 B:错答案:错

第十三章测试

1.某外贸公司在缴纳了100万元的税款后,采取虚报出口的手段,骗得税务机关退税180万元,后被查获。对该公司应该如何处理?( )
A:以逃税罪处理
B:其中的100万元按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理,余下的80万元按逃税罪处理
C:其中的100万元按逃税罪处理,余下的80万元按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理
D:以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理
答案:其中的100万元按逃税罪处理,余下的80万元按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理

2.警察带着警犬(价值3万元)追捕逃犯甲。甲枪中只有一发子弹,认识到开枪既可能只打死警察(希望打死警察),也可能只打死警犬,但一枪同时打中二者,导致警察受伤、警犬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如认为甲只有一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B:如甲仅打中警犬,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C: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D:如甲未打中任何目标,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论处
答案:如认为甲有数个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与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3.以下犯罪中,属于法定的一罪的是( )
A:牵连犯
B:吸收犯
C:结合犯
D:结果加重犯
答案:结合犯

4.下列哪些情形属于想象竞合犯?( )
A:行为人在缴纳10万元税款后,一次性假报出口骗取国家20万元退税款的
B:窃取国家所有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的
C:对正在执行公务的警察实施暴力,使之受轻伤的
D:盗窃数额较大的、正在使用中的通讯设备的
答案:行为人在缴纳10万元税款后,一次性假报出口骗取国家20万元退税款的
;对正在执行公务的警察实施暴力,使之受轻伤的
;盗窃数额较大的、正在使用中的通讯设备的

5.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吸收犯?( )
A:盗窃他人汽车后,谎称所盗汽车为自己的汽车出卖他人的
B: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该毒品的
C:制造枪支、弹药后又持有、私藏所制造的枪支、弹药的
D: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后又高利转贷他人的
答案: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该毒品的
;制造枪支、弹药后又持有、私藏所制造的枪支、弹药的

6.并合的一罪主要包括( )
A:吸收犯
B:连续犯
C:结合犯
D:牵连犯
答案:吸收犯
;连续犯
;牵连犯

7.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
A:拐卖妇女又奸淫被拐卖妇女
B: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又杀人
C: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又强奸被组织人
D:司法工作人员因收受贿赂而徇私枉法的
答案: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又杀人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又强奸被组织人

8.下列哪些情形不实行数罪并罚?( )
A:司法工作人员因收受贿赂而徇私枉法的
B:在走私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
C: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
D:同一行为人既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又向国家机关行贿的
答案:司法工作人员因收受贿赂而徇私枉法的
;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

9.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 )
A:错 B:对答案:对

10.转化犯是指行为人在实施某一较轻的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行为的变化,使其行为性质转化为更为严重的犯罪,依照刑法规定,按重罪定罪处罚的犯罪形态。( )
A:错 B:对答案:对

第十四章测试

1.在我国,有权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的机关是( )。
A:监狱
B:公安机关
C:检察机关
D:审判机关
答案:审判机关

2.特殊预防的对象是( )。
A:普通人
B:危险分子
C:犯罪人
D:不稳定分子
答案:犯罪人

3.对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
B:拘役
C:管制
D:有期徒刑
答案:无期徒刑

4.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 )核准。
A:最高人民法院
B:基层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答案:最高人民法院

5.刑罚与其他制裁手段的主要区别在于( )。
A:适用机关不同
B:法律后果不同
C:严厉程度不同
D:适用的依据不同
答案:适用机关不同
;法律后果不同
;严厉程度不同
;适用的依据不同

6.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可以独立适用的刑罚种类有( )。
A:无期徒刑
B:有期徒刑
C:拘役
D:没收财产
答案: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
;拘役

7.以下情形不能适用死刑的是( )。
A: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B:审判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C: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D: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答案: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8.犯罪分子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经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缴纳罚金。( )
A:对 B:错答案:对

9.有期徒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并强制其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的刑罚方法。( )
A:错 B:对答案:对

10.死刑只适用于罪刑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
A:错 B:对答案:对

第十五章测试

1.关于缓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又犯罪的,应当撤销缓刑进行数罪并罚
B:缓刑的考验期可以短于原判刑罚
C:对于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同时宣告禁止令
D: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答案: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2.关于自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和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是自首的必要条件
B:所谓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必须如实交代所有的犯罪细节
C:犯罪嫌疑人被亲友捆绑后送到公安机关的,不属于自动投案
D:犯罪嫌疑人向所在单位投案的,不属于自动投案
答案:犯罪嫌疑人向所在单位投案的,不属于自动投案

3.关于立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提供侦破案件的重要线索,但因为公安机关的原因无法最终侦破案件,也属于立功
B: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调查后无法确定的,也属于立功
D:立功成立不需要犯罪人具备赎罪心理
答案:立功成立不需要犯罪人具备赎罪心理

4.下列数罪并罚中采取吸收原则的是( )。
A:数罪中有判处拘役和管制的
B:数罪中有判处死刑和没收全部财产的
C:数罪中有判处无期徒刑和剥夺政治权利的
D:数罪中有判处没收全部财产和罚金的
答案:数罪中有判处没收全部财产和罚金的

5.下列不属于缓刑适用必须考虑的因素的是( )。
A: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
B:犯罪的情节
C:对所在社区的影响
D:犯罪人的性别
答案:犯罪人的性别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能适用缓刑的人员是( )。
A: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暴力性犯罪的人
B: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C:累犯
D: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
答案: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累犯

7.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的,先执行有期徒刑,再执行管制
B: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采取“先并后减”的方法
C: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只执行有期徒刑
D:数罪并罚只适用于判决宣告以前同时发现数罪的情况
答案: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的,先执行有期徒刑,再执行管制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采取“先并后减”的方法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只执行有期徒刑

8.我国刑法规定的行刑制度有( )。
A:立功制度
B:自首制度
C:假释制度
D:减刑制度
答案:假释制度
;减刑制度

9.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满后发现判决宣告之前还有漏罪的,应当撤销假释,将前罪与漏罪进行数罪并罚。( )
A:对 B:错答案:错

10.被判处死缓且被限制减刑的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不得适用假释。( )
A:对 B:错答案:对

第十六章测试

1.关于追诉时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不再追诉。危险驾驶罪的法定刑为拘役,不能适用该规定计算危险驾驶罪的追诉时效
B:在共同犯罪中,对主犯与从犯适用不同的法定刑时,应分别计算各自的追诉时效,不得按照主犯适用的法定刑计算从犯的追诉期限
C:追诉时效实际上属于刑事诉讼的内容,刑事诉讼采取从新原则,故对刑法所规定的追诉时效,不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D:刘某故意杀人后逃往国外18年,在国外因伪造私人印章(在我国不构成犯罪)被通缉时潜回国内。4年后,其杀人案件被公安机关发现。因追诉时效中断,应追诉刘某故意杀人的罪行
答案:在共同犯罪中,对主犯与从犯适用不同的法定刑时,应分别计算各自的追诉时效,不得按照主犯适用的法定刑计算从犯的追诉期限

2.关于追诉时效的说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案的,超过20年即不再追诉
B:张某涉嫌犯聚众斗殴罪,在2010年8月9日被抓捕时逃跑。2014年6月5日,张某抢夺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张某所犯聚众斗殴罪的追诉期限从2014年6月5日起计算
C:李某于1990年12月1日犯一般的抢劫罪,于1995年12月1日又犯故意伤害罪(轻伤),抢劫罪的追诉期限从1995年12月1日起重新计算
D:玩忽职守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当时没有发生,而是在玩忽职守行为后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应从玩忽职守行为时起计算追诉期限
答案:李某于1990年12月1日犯一般的抢劫罪,于1995年12月1日又犯故意伤害罪(轻伤),抢劫罪的追诉期限从1995年12月1日起重新计算

3.追诉期限的长短应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刑罚的轻重相适应。 下列对于追诉时效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玩忽职守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当时没有发生, 而是在玩忽职守行为后一定时间发生的,应从玩忽职守行为时起计算追诉期限
B: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经过 20 年,则一律不再追诉
C: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案的,超过 20 年即不再追诉
D: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追诉期限从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起计算
答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追诉期限从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起计算

4.按照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在追诉期限内( )。
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违法行为
B: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
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D:犯罪分子又犯新罪
答案:犯罪分子又犯新罪

5.甲因债务纠纷故意将张某打成重伤(法定刑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张某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以属于民事纠纷为由,不予立案。对甲的故意伤害犯罪( )。
A:不受追诉期限限制
B:追诉期限为20年
C:追诉期限为10年
D:追诉期限为15年
答案:不受追诉期限限制

6.2014年6月29日,甲持枪抢劫后逃到外地,同年11月8日,甲因琐事将他人殴打成重伤,对甲的抢劫犯罪( )
A: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公安部核准
B:经过20年不再追诉
C:因为甲逃避追查,其追诉时效不受限制
D:从2014年6月20日计算追诉时效
答案:经过20年不再追诉

7.关于追诉时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丁与王某共同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在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届满前,王某单独实施抢夺罪。对丁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应从王某犯抢夺罪之日起计算
B:乙于2013年1月10日挪用公款5万元用于结婚,2013年7月10日归还。对乙的追诉期限应从2013年1月10日起计算
C:甲犯劫持航空器罪,即便经过30年,也可能被追诉
D:丙于2000年故意轻伤李某,直到2008年李某才报案,但公安机关未立案。2014年,丙因他事被抓。不能追诉丙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答案:甲犯劫持航空器罪,即便经过30年,也可能被追诉
;丙于2000年故意轻伤李某,直到2008年李某才报案,但公安机关未立案。2014年,丙因他事被抓。不能追诉丙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

8.关于刑罚的消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犯罪人前罪的追诉期限超过后又犯新罪的,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B: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 10 年的,经过 10 年追诉时效超过
C:某杀人案案发后侦查机关立案后一直未能发现犯罪人,经过 20 年后追诉时效超过
D:经赦免的犯罪人不可能再构成累犯
答案:犯罪人前罪的追诉期限超过后又犯新罪的,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犯罪的法定最高刑为 10 年的,经过 10 年追诉时效超过
;某杀人案案发后侦查机关立案后一直未能发现犯罪人,经过 20 年后追诉时效超过
;经赦免的犯罪人不可能再构成累犯

9.时效在理论上被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 )A:对 B:错
答案:对

10.关于追诉时效的期限,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3年不再追诉。( )A:对 B:错
答案:错

第十七章测试
1.中国刑法学是一门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其根本指导方法的法学学科。
( )A:对 B:错
答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