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大学生应当以(  )为根本要求、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A:有理想
B:有文化
C:有本领
D:有担当
答案:ACD
2.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体现为(   )。
A:奉献祖国
B:奉献人民
C:勇于担责
D:尽心尽力
答案:ABCD
3.以下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
A: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B: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
D: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答案:ABCD
第一章测试
1.人生目的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它所认识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人如何对待生活
B:怎样选择人生道路
C:怎样对待人生境遇
D:人为什么活着
答案:D
2.(  )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A:人生的社会价值
B:价值观
C:价值标准
D:人生的自我价值
答案:A
3.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回答(  )。
A:人为什么活着
B: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C:人活着为了什么
D:人应当如何活着
36.答案:D
4.全国劳动模范徐虎说过:“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奉献,只有有奉献才能有索取。这种观点认为,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  )。
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个人需要的最大满足
C:个人的社会存在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答案:A
5.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A:对
B:错
答案:B
6.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A:对
B:错
答案:A
7.以下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B: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D:人来自于自然决定了人的本质属性是自然属性。
答案:ABC
8.(  )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A:有信念
B:有梦想
C:有奉献
D:有奋斗
答案:ABCD
9.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  )。
A: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贡献  
B: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
C:个体从社会获得的满足程度
D: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答案:A
10.“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表明(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B: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答案:C
第二章测试
1.理想是(  )。
A: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对未来的想象
B:与现实有很大差距,毫无实现可能的一种对未来的想象
C: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D: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答案:C
2.脱离现实谈理想,理想就成为空想。
A:对
B:错
答案:A
3.能使我们为之奋斗的东西,叫做理想;而实现理想所必需的东西,叫做信念。
A:对
B:错
答案:A
4.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的回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A:对
B:错
答案:A
5.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A:对
B:错
答案:A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是如此,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中国人民选择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结果。
A:对
B:错
答案:A
7.下列内容中,属于信念特征的是(  )。
A:多样性
B:实践性
C:执着性
D:超越性
答案:AC
8.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A: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B: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做人的根本
C: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为什么学
D: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答案:ACD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  )。
A: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B: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C:集中反映了全体人民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前景的向往
D:是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伟大理想
答案:ABCD
10.以下关于艰苦奋斗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B: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C: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D: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答案:ABCD
第三章测试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下列名言警句,体现这一点的是(  )。
A: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
B: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B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  )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A:意识形态
B:社会实践
C:思维方式
D:政治探索
答案:B
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并把伟大民族精神具体阐述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A:伟大团结精神
B:伟大理想精神
C:伟大实践精神
D:伟大创新精神
答案:A
4.下列不属于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的内容是(  )。
A: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B:是一种意识,与行为无关
C: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
D: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答案:B
5.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接受历史上出现的所有文化
B: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C:爱自己的国家
D: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答案:A
6.新时代的爱国主义需要我们做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A: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B:尊重和传承其他国家文化
C:自觉维护世界和平
D: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答案:D
7.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B:全面接受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
C: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D:促进民族团结
答案:B
8.大学生要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树立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B: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C: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D:树立不切实际的宏大目标
答案:D
9.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我们应该:夯实创新基础、(  )、投身创新实践。
A:树立远大目标
B:培养创新思维
C:树立创业意识
D:培养领导能力
答案:B
10.以下选项中不符合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的有(  )。
A:以个人利益为前提
B: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C: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D: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答案:A
第四章测试
1.(  )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其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必然贯穿新民主主义始终。
A:新民主主义
B:共产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D
2.(  )提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纲领,深刻集中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A:邓小平
B:周恩来
C:毛泽东
D:习近平
答案:C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  )。
A:职业意识
B:价值意识
C:诚信意识
D:责任意识
答案:C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民族信仰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A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哪“三座大山”?(  )
A:封建主义
B:官僚资本主义
C:集体主义
D:帝国主义
答案:ABD
6.全社会道德领域要广泛开展以(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答案:ABCD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互相补充的。
A:错
B:对
答案:B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错
答案:B
9.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个人层面的要求。
A:对
B:错
答案:B
10.中国向来秉承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对
B:错
答案:B
第五章测试
1.人类最初的道德以(  )的形式表现出来。
A:内心信念
B:风俗习惯
C:社会舆论
D:社会规范
答案:B
2.下列不属于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的是(  )。
A:勤俭持家
B:爱护公物
C:文明礼貌
D:助人为乐
答案:A
3.(  )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庄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答案:C
4.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  )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A:矛盾
B:结合
C:统一
D:共同
答案:A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宋代(  )的《过零丁洋》。
A:文天祥
B:邓世昌
C:范仲淹
D:顾炎武
答案:A
6.中华传统美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A:对
B:错
答案:A
7.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把每个劳动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创造力。
A:错
B:对
答案:B
8.在阶级社会中,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错
B:对
答案:B
9.汉代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可以继承的。
A:对
B:错
答案:B
10.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是中华传统美德一个重要的特点。
A:错
B:对
答案:A
第六章测试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体现了权利行使的(  )。
A:目的
B:程序
C:限度
D:方式
答案:C
2.我国(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A:经济法
B:民法
C:宪法
D:刑法
答案:C
3.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主要表现为(  )和(  )两个方面。
A:价值取向  规则意识
B:法律至上  普遍适用
C:法律权威  权利保障
D:权责一致  公平正义
答案:A
4.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中的最高统治者的意志。
A:错
B:对
答案:A
5.任何权利的行使都不是绝对的,都有其相应的限度,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限度来行使权利。
A:对
B:错
答案:B
6.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执行、法律适用、法律遵守等环节。
A:对
B:错
答案:A
7.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A:错
B:对
答案:B
8.下列哪些行为违背了权利行使的目的?(  )
A:行使自己权利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超出了国家法律所许可和保障的范围与界限
B:利用公民言论自由权作为打击不同意见、钳制思想的手段
C:行使权利而破坏公序良俗
D:利用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宣传邪教和宗教迷信
答案:BCD
9.权利保障主要是指对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具体包括(  )。
A:立法保障
B:行政保障
C:宪法保障 
D:司法保障
答案:ABCD
10.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  )。
A:维护法律
B:信仰法律
C:遵守法律
D:服从法律
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