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内蒙古民族大学)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A:新征程
B:新阶段
C:新时期
D:新时代
答案:D
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A:市场经济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B
3.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 )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A: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B:重塑民族精神和振兴民族工业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答案:A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
A:道德基础
B:物质基础
C:价值基础
D:思想基础
答案:C
5.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 )形成的关键时期。
A:职场观
B:价值观
C:世界观
D:人生观
答案:BCD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 )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A:世界社会主义
B: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中华民族
D:人类社会
答案:ABCD
7.大学生应把学习作为( ),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A:一种精神追求
B:一种责任
C:一种生活方式
D:首要任务
答案:ABCD
8.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
A:错
B:对
答案:B
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一语出自《史记》。( )
A:错
B:对
答案:A
10.新时代的核心就是:中国正处于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时代!( )
A:对
B:错
答案:B
第一章测试
1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说明大学生要树立()理念
A:自主学习
B:创新学习
C:终身学习
D:合作学习
答案:D
12.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能力要从实践中积累。这句话说明大学生要想尽快适应大学生,就应该()。
A: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B: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C:树立自立自强自省自律的生活意识
D: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答案:D
1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
A:努力学好各自的专业知识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重塑民族精神和振兴民族工业
答案:C
14.“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违人际交往的()原则。
A:诚信
B:宽容
C:尊重
D:互助
答案:A
15.大学生应该培养()的学风。
A:严谨
B:创新
C:求实
D:勤奋
答案:ABCD
16.大学生的情绪变化主要缘于()。
A:价值观
B:内部需要结构的变化
C:外部刺激
D:环境变化
答案:AB
17.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下列描述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有( )。
A: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B: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C: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D: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答案:ABCD
18.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是智能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A:错
B:对
答案:B
19.我国的大学生大多集中在18——23岁左右,正处在生理心理完全成熟的时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时期。()
A:对
B:错
答案:B
20.大学生要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A:对
B:错
答案:A
第二章测试
21.世界观是( )
A: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
B:人们认识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
C: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D:科学的人生态度
答案:C
22.( )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A:人生价值
B:人生态度
C:人生准则
D:人生目的
答案:D
23.下列人生目的中,正确的是( )。
A:一切为了个人,为了个人的一切
B: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C: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
D: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答案:C
24.西班牙诗人阿莱桑德罗.梅洛说过:“命运的盾牌是双面的,一面是失意、困惑;翻开另一面,你就会找到幸福快乐。”这句话说明了( )。
A:积极的心态是快乐的前提
B:调节情绪从对事物的认知开始
C:调整好心态才能保持良好情绪
D:保持良好情绪的关键在于外界事物
答案:ABC
25.“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这句话的含义包括
( )。
A: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B:一个高尚的人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自我价值
C:一个人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得为社会创造价值
D:人生价值的本质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答案:ACD
26.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就应做到( )。
A: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B: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C: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D: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答案:ABCD
27.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有可能有个人自由。”这说明( )。
A:没有集体利益,也就不会有个人利益
B:只有集体的事业兴旺发达,才能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充分实现
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D: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绝对一致的
答案:AB
28.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还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 )
A:错
B:对
答案:B
29.在当今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
A:错
B:对
答案:A
30.人生境遇受一定的社会环境、自然条件、人自身的主观条件及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
A:错
B:对
答案:B
第三章测试
3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与共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是()。
A: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关系
B: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C: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
D: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的关系
答案:C
32.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把理想变为现实,最根本的是要()
A:展望未来
B:坚定信念
C:付诸行动
D:提升境界
答案:C
33.信念最集中、最高表现形式是( )。
A:理想
B:意志
C:信仰
D:志向
答案:C
34.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 )
A: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B: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
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
D:是否是自然形成的
答案:C
35.理想具有( )的特征。
A:可预见性
B:超越性
C:实践性
D:时代性
答案:BCD
36.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在于( )
A: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B: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C: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D:帮助人们确立价值观
答案:ABC
37.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一致性的反映。( )
A:错
B:对
答案:B
38.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与其所处的阶级社会没有必然联系。( )
A:对
B:错
答案:B
39.理想指引方向,( )决定成败。
A:信念
B:信奉
C:信心
D:信仰
答案:A
40.( )是生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A:理想信念
B:理想
C:信心
D:信念
答案:A
第四章测试
41.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要把( )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A:制度创新
B:改革创新
C:提高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
D: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答案:D
4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因此,作为中华儿女要( )。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国家
C: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D: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答案:A
43.( )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A:民族主义
B:社会主义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答案:D
44.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宗旨是( )。
A:文化安全
B:政治安全
C:经济安全
D:人民安全
答案:D
4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是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在( )的表现。
A: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
B: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C: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D: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答案:B
46.爱国主义的调节对象是( )的关系。
A: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关系
B: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C: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
D:个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答案:C
47.爱国主义是一种( )相统一的整体概念和主张。
A:道德要求
B:政治原则
C:历史精神
D:法律规范
答案:ABD
48.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的表现是( )。
A: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
B: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C: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D: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答案:ABCD
49.“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看似平常的话语说明国家是物质利益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 )
A:错
B:对
答案:B
50.“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说明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是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 )
A:错
B:对
答案:A
第五章测试
51.文化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 )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A:宗教信仰
B:军事科技
C:核心价值观
D:精神文明
答案:C
52.深深地根植于(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
A: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
B:中华传统文化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中华文化
答案:C
53.一个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 )相结合。
A:正在进行的奋斗
B:文化知识
C:历史文化
D:文化素质
答案:A
54.“以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这说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 )。
A:笃实
B:勤学
C:明辨
D:修德
答案:B
55.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 )。
A:崇德修身
B:勤学敏行
C:笃实力行
D:明辨是非
答案:A
5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 )。
A: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
B: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
C:实现复杂形势下民众思想意识单一化
D:凝聚社会价值共识
答案:ABD
5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 )
A:错
B:对
答案:B
58.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
A:错
B:对
答案:B
59.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不一定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
A:错
B:对
答案:A
6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性、可信性的检验。( )
A:错
B:对
答案:B
第六章测试
61.道德最基本的功能不包括()。
A:认识功能
B:规范功能
C:惩罚功能
D:调节功能
答案:C
62.陶行知先生说:“爱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这体现了爱情的()
A:生物本能性
B:强烈持久性
C:专一排他性
D:平等互爱性
答案:C
63.喜欢自己的工作,心情愉快,乐观向上;用一种恭敬的态度对待工作,不偷懒,不怠工;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熟练地掌握职业技能。这些都是职业道德中()
A: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B: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C: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D: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答案:B
64.孟子说:“人无志,非人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
A: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美德
B: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美德
C: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D: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美德
答案:A
65.任何人的个人品德都不是天生的,不是什么人的自然本性。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
A: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B: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C: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D:需要国家强制力量的保障
答案:ABC
6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是因为()
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B: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D: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能够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答案:ACD
67.下列属于革命道德具体表征的是( )。
A:苏区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井冈山精神
答案:ABCD
68.“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句话是雷锋说的。()
A:对
B:错
答案:A
69.道德对经济关系的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A:对
B:错
答案:B
70.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无论何种情况下,个人利益都必须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A:错
B:对
答案:A
第七章测试
71.决定法律性质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含诸多要素,其中根本因素是( )。
A:人口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劳动资料
答案:C
72.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的产生
C:生产力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答案:C
73.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答案:B
74.我国刑罚的适用对象是( )
A:行政违法者
B:犯罪的人
C:违反党纪者
D:违反治安管理者
答案:B
75.在我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其监督的国家机关有( )。
A:国家审判机关
B:国家检察机关
C:国家公安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
答案:ABD
76.宪法和一般法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一般法律不同
B:宪法的法律效力与一般法律不同
C:对法律本身的解释和监督实施,宪法有特别规定
D:宪法的内容与一般法律不同
答案:ABCD
77.法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
A:错
B:对
答案:B
7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
A:对
B:错
答案:A
79.醉酒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A:错
B:对
答案:A
80.犯罪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A:错
B:对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