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建桥学院)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单元测试
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2、单选题: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阶级斗争
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答案: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科学性
D:与时俱进
答案: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单选题: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
5、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
)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A:实现共产主义
B:人民当家作主
C: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D:无产阶级的解放
答案: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哲学上两大对立的派别是( )
A:
一元论和二无论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答案: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2、单选题: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B: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
C: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多选题: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命题表明( )
A:在一定条件下,人的实践受理论的决定
B:人的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指导
C: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意识总是先于物质而存在
答案: 【人的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指导;人类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4、判断题: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桔子等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A:错
B:对
答案: 【对】
5、判断题:所有的不可知论者都是唯心主义者。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答案: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2、多选题: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
A: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答案: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多选题:任性不是自由,无知不能获得自由。自由是有条件的。它们是( )
A:群众条件
B:客观条件
C:认识条件
D:实践条件
答案: 【认识条件;实践条件】
4、多选题:割裂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就会走向( )
A:相对主义
B:错误地认识客观世界
C:形而上学的真理观
D:绝对主义
答案: 【相对主义;形而上学的真理观;绝对主义】
5、判断题: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而,世界是不可知的。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运输设备的状况
D:劳动对象的质量
答案: 【生产工具的水平】
2、单选题:“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明( )
A: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C:它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D:离开科学技术就没有生产力
答案: 【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单选题:生产方式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答案: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单选题: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历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答案: 【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5、单选题:上层建筑的两个构成部分是( )
A:政党制度和国家制度
B: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答案: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B: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答案: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单选题: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2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部分是( )
A:超额剩余价值
B:剩余价值
C:绝对剩余价值
D: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 【超额剩余价值】
3、单选题: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
A:150%,200%
B:150%,100%
C:150%,300%
D:100%,200%
答案: 【150%,300%】
4、单选题: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 )两个阶段。
A:复杂商品经济
B:私有制商品经济
C:简单商品生产
D:发达商品经济
答案: 【发达商品经济】
5、单选题:商品经济是以( )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A:商品生产
B:剩余价值
C:消费
D:交换
答案: 【交换】
6、单选题:在( ),商品经济才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
A: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封建社会
答案: 【资本主义社会】
7、单选题:价值规律是在( )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A:资本家剥削工人
B:商品流通
C:国家宏观管理
D:市场配置资源
答案: 【市场配置资源】
8、多选题: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A:行政职能
B:对外职能
C:立法司法职能
D:对内职能
答案: 【对外职能;对内职能】
9、多选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表现在( )
A:社会化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
B: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
C: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
D:已经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
答案:
【社会化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已经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多选题:经济全球化表现为( )
A:贸易全球化
B: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C:经济自由化
D: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E:金融全球化
答案: 【贸易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2、多选题: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
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B: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变化
C: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D: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
E: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3、多选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它迅速蔓延,造成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这场危机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出现了( )问题。
A:政治体制 “失灵”
B: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失合”
C: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D:经济发展“失调”
答案: 【政治体制 “失灵”;社会融合机制“失效”;经济发展“失调”】
4、判断题: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
A:错
B:对
答案: 【错】
5、判断题:有人认为,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说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已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了。
A:错
B:对
答案: 【错】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 )初期,到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
A:15世纪
B:17世纪
C:16世纪
D:18世纪
答案: 【16世纪】
2、单选题: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写作( )的一书。
A:《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B:《乌托邦》
C:《自然法典》
D:《太阳城》
答案: 【《乌托邦》】
3、单选题: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
A:列宁
B:恩格斯
C:斯大林
D:马克思
答案: 【列宁】
4、单选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C: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答案: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5、单选题: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
A:国家政权问题
B:武装斗争问题
C: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D:农民问题
答案: 【国家政权问题】
第七章 单元测试
1、单选题: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 )。
A: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 【社会主义社会】
2、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通向繁荣昌盛的正确道路,鲜明地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正在开拓新的历史征程。
A:辩证唯物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
3、单选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深入阐发(
)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A: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B:无产阶级政党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国家革命
答案: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4、单选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固有性、不可克服性、不可抗拒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比它更加先进的社会制度所代替。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客观事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即(
)。
A:两个决不会
B:两个斗争
C:两个必然
D:两个胜利
答案: 【两个必然】
5、单选题:马克思在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
)”。
A:两个胜利
B:两个绝不会
C:两个必然
D:两种制度
答案: 【两个绝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