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岛黄海学院)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关于“文”的常用词很多,“文化”“文质彬彬”“文物”等,“文”的本意是?( )
A:文字 B:美丽 C:纹理、花纹 D:外表
答案:C
2.在西方“文化”概念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典籍中出现的“文化”一词指的是什么?( )
A:文明的总和 B:保存在文字中流传下来的思想精神 C:用礼乐典籍来教化 D:中国固有的精神理念
答案:C
3.中国将文献划分为经史子集,请问“经”指的是哪类著作?( )
A:以十三经为核心的儒家经典 B:儒释道经典 C:所有儒家学者们创作的所有儒家经典 D:阐述积极健康主张的主流思想著作
答案:A
4.新儒家近代发展的嬗变阶段指?( )
A: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新中国建立
答案:B
5.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两汉时期是?( )
A:儒家不被重视时期 B:儒家兴起时期 C:玄学的兴起时期 D:佛学的鼎盛时期
答案:B
第二章测试
1.“五行说”是_____家学派提出的主张?( )
A:杂家 B:道家 C:阴阳家 D:名家
答案:C
2.下列属于兵家思想的有?( )
A:上善若水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白马非马
答案:BC
3.( )将法家的“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建立了完整的治国理论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
A:韩非 B:李斯 C:秦始皇 D:商鞅
答案:A
4.“兼爱”和“非攻”主张是()家学派提出的?( )
A:儒家 B:墨家 C:兵家 D:道家
答案:B
5.“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命题是____学派提出的?( )
A:兵家 B:法家 C:名家 D:杂家
答案:C
第三章测试
1.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乐”之列?()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D:乡里无不称其善也
答案:乡里无不称其善也
2.《大学》的“三纲领”包括?()
A:治国平天下B:亲民C:明明德D:止于至善
答案:亲民;明明德;止于至善
3.《论语》一书的作者是?()
A:孔子本人B:孔子的儿子孔鲤C: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D:战国时不知名学者
答案: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4.我们常说“四书”“五经”,请问“四书”的称呼出现于什么时候?()
A:汉朝B:战国末期C:南宋D:魏晋南北朝
答案:南宋
5.《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作者传说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A:对B:错
答案:对

第四章测试
《春秋》和《左传》的关系是?()
A:后者是前者的续写B:前者是后者的续写C:后者是前者的注解D:二者拥有同一位作者
答案:后者是前者的注解
六十四卦卦画中的一个长横和两个短横分别代表什么?()
A:小、大B:天、地C:男、女D:阳、阴
答案:阳、阴
下列哪些属于“儒家三礼”?()
A:周礼B:礼仪C:仪礼D:礼记
答案:周礼;仪礼;礼记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比B:赋C:兴D:雅
答案:比;赋;兴
后人对《尚书》的评价是?()
A:鲁国编年体史书B: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C:中国最早的记言史书D:卦辞
答案:中国最早的记言史书
第五章测试
“夫子木铎”中“木铎”指?()
A:一种用于战车之上的武器B:宣扬上天旨意、权威学说的人C:采集诗歌的官员D:后世人们对“长者”的尊称
答案:宣扬上天旨意、权威学说的人
孔子与老子是什么关系?()
A:君臣关系B:父子关系C:对手关系D:师徒关系
答案:师徒关系
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至圣的是?()
A:王阳明B:颜回C:孔子D:老子
答案:孔子
“仪封人请见”中: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A:对B:错
答案:对
下列属于儒家主要思想的是?()
A:仁B:和C:道法自然D:礼
答案:仁;和;礼
第六章测试
“学而时习,不亦说乎?”是_______说的话。()
A:子路B:孔子C:子贡D:曾子
答案:孔子
儒家思想的学习观有?()
A:温故知新B:学以致用C:学思结合D:敏而好学
答案:温故知新;学以致用;学思结合;敏而好学
《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有?()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以下体现孔子基本教育主张的有?()
A:有教无类B:强行灌输C:循循善诱D:因材施教
答案: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有?()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七章测试
孔子说的”君子”是?()
A:具有高尚道德、优秀品质的人B:美男子C:君王D:男性
答案:具有高尚道德、优秀品质的人
属与“君子”人格德性特点的是?()
A:文质彬彬B:节省   C:担当D:仁爱  
答案:文质彬彬;担当;仁爱  
“君子之道”的现实意义指?()
A:以综合素质为本,促使人的全面发展。B:智力超群,对科技进步有贡献。C:注重和谐心态、宽阔胸襟和辩证思维,建构健康的心理世界。  D:以德为先,以道德统率知识和才能。
答案:以综合素质为本,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和谐心态、宽阔胸襟和辩证思维,建构健康的心理世界。  ;以德为先,以道德统率知识和才能。
下面不属于孔子对“君子”的解读的有?()
A:君子兼济天下B:君子喻于义C:君子不器D:君子坦荡荡
答案:君子兼济天下
“君”这个字最初的意思是?()
A:男子B:领导者C:先人D:身体好的人
答案:领导者
第八章测试
在儒学系统中,仁是总德目,也是总的道德原则,它统摄差不多所有的德性品格和行为规范,许多伦理范畴和命题正式从仁中引申出来的。()
A:对B:错
答案:对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教导颜回时提出的。()
A:错B:对
答案:对
下面关于“仁”与“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仁”是“礼”的内在基础,“礼”是“仁”的外在表现。B:“仁”是超越“礼”的存在,如果一个人真的拥有“仁”,“礼”就不必太讲究了。C:只有同时具备“仁”和“礼”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D:一个内心没有仁心的人,外表不可能完全符合礼的要求。
答案:“仁”是超越“礼”的存在,如果一个人真的拥有“仁”,“礼”就不必太讲究了。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里的礼指?()
A:殷礼B:周礼C:夏礼D:商礼
答案:周礼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谁的观点?()
A:公孙龙B:庄子C:孔子D:韩非子
答案:孔子
第九章测试
下面哪些话符合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
A: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B: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C:其身正,不令而行。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答案: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尚之风必偃。;其身正,不令而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下面《论语》中的章句能提现儒家“德治”思想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政者正也。C: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D:近者悦,远者来。
答案: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政者正也。;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近者悦,远者来。
《论语·颜渊》:“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提现了孔子的什么为政思想?()
A:法治B:道法自然C:非攻D:德治
答案:德治
下面属于孔子治国理念的有?()
A:为政以德B:以先庶再富再教为顺序C:政者正也D:无信不立
答案:为政以德;以先庶再富再教为顺序;政者正也;无信不立
孔子认为,应该先让老百姓富裕起来,然后再教育他们。()
A:对B:错
答案:对
第十章测试
“中庸”的意思就是做事要善于和稀泥,不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A:错B:对
答案:错
孔子所说“可与立,未可与权”中立、权的内涵;立与权的关系,下面哪些是表述正确的?()
A:没有立的基础,直接行权方便,易流于下流B:立,即讲原则C:立是基础,权是在立的基础上的变通D:权,即变通
答案:没有立的基础,直接行权方便,易流于下流;立,即讲原则;立是基础,权是在立的基础上的变通;权,即变通
智者乐水,仁者乐____?()
A:天B:树C:山D:地
答案:山
中庸,是一种处世方法,融入人的行为方式,则成为一种道德素养;融入国家管理,则成为政治管理原则。()
A:对B:错
答案:对
下列词语中能体现“中庸”思想的有?()
A:过犹不及B:不偏不倚C:仁爱之心D:忠恕之道
答案:过犹不及;不偏不倚;忠恕之道
第十一章测试
老子与庄子是同一时代的人,皆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A:对B:错
答案:错
下列属于道家思想的有?()
A:以柔克刚B:道法自然C:无为而治D:有无相生
答案:以柔克刚;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有无相生
下列属于道家流派的是?()
A:孟子学派B:庄子学派C:墨子学派D:荀子学派
答案:庄子学派
下列属于道家思想的有?()
A:以柔克刚B:道法自然C:无为而治D:有无相生
答案:以柔克刚;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有无相生
庄子作为老子的学生,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道家理论。()
A:对B:错
答案:错
第十二章测试
汉字的起源出现了各种假说,最为流行并且比较有说服力的是?()
A:结绳说B:女娲造字说C:仓颉造字说D:八卦说
答案:仓颉造字说
中国自古有倒着贴福的习俗,按照福字的造字内涵,可以倒着贴福的地方是?()
A:正门B:在屋内的柜子上C:大门D:后门
答案:在屋内的柜子上
汉字的造字规则是号称六书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然而汉字的百分之九十都是?()
A:指事字B:形声字C:会意字D:象形字
答案:形声字
汉字是一种什么文字?()
A:符号文字B:表意文字C:表音文字D:意音文字
答案:意音文字
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文字系统是?()
A:小篆B:甲骨文C:金文D:隶书
答案:甲骨文
《说文解字»的“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还有______?()
A:转注B:假借C:形声D:模仿
答案:转注;假借;形声
第十三章测试
礼之用,______为贵?()
A:仁B:和C:义D:躬行
答案:和
中原音乐是以汉族为主体的_______音乐文化?()
A:黑龙江流域B:珠江流域C:长江流域D:黄河流域
答案:黄河流域
下面哪些属于传统音乐分类?()
A:宗教音乐B:文人音乐C:民间音乐D:宫廷音乐
答案:宗教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宫廷音乐
儒家乐教中,乐的主要功能包括?()
A:乐通乎政B:乐通伦理C:乐以教化D:乐以成德
答案:乐通乎政;乐通伦理;乐以教化;乐以成德
关于和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和乐指一切合于礼的音乐B:和乐体现天地之和C:和乐是至高无上的音乐D:和乐是正声感人
答案:和乐指一切合于礼的音乐;和乐体现天地之和;和乐是至高无上的音乐;和乐是正声感人
第十四章测试
孔子认为:兴于_____、立于_____、成于_____?()
A:幼、壮、老B:诗、礼、乐C:歌、文、诗D:家、世、天下
答案:诗、礼、乐
建安风骨指的是?()
A:端庄肃穆、一本正经的风格B:清丽婉约、缠绵低回的风格C:积极慷慨、雄健悲壮的风格D:潇洒飘逸、变幻莫测的风格
答案:积极慷慨、雄健悲壮的风格
下面哪个词可以与“黄花”形成对仗并且平仄相反?()
A:流水B:暴雪C:翠柳D:乌云
答案:翠柳
晚唐诗坛大致可分为五类即,苦吟诗风,隐逸诗风,政治讽喻诗风,清丽感伤诗风,深婉绮艳诗风。其中苦吟诗风的代表诗人是?()
A:杜牧B:白居易C:贾岛D:李商隐
答案:贾岛
诗歌是教育的开端,它可以教育人。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的“怨”的意思是讽刺时事,诉说怨恨。()
A:对B:错
答案:对

第十五章测试
1.古代礼仪的三部经典书籍“三礼”指《仪礼》、《周礼》、《礼记》。其中展示了一个完善的国家典制的经典书是?( )
A:《礼记》 B:《周礼》 C:《仪礼》
答案:B
2.关于礼的产生有一种说法是与神有关。原始时代人们感到最主要的矛盾是人与自然力的矛盾,而原始人认为自然力是由神支配的,于是便采用各种方式、行为、企图协调人与神的矛盾,便产生了礼。( )
A:对 B:错
答案:A
3.“华夏”的意思是“有章服之美,有礼仪之大”。 ( )
A:对 B:错
答案:A
4.古代男子成年礼称为?( )
A:相见礼 B:笄礼 C:垂髫礼 D:冠礼
答案:D
5.封建王朝时代最重要的礼是?( )
A:饮酒礼 B:丧礼 C:祭礼 D:婚礼
答案:C

第十六章测试
1.中国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
A:太阳运行规律 B:天地阴阳转换规律 C:温度变化规律 D:月亮运行规律
答案:A
2.天干与地支各有多少个?( )
A:十二、十 B:十、十二 C:十八、十二 D:八、十
答案:B
3.三更是现在几点?( )
A:晚上十一、十二点 B:晚上一两点 C:晚上九点多 D:晚上二三点
答案:A
4.廿四节气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所谓“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其中,立春是廿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
A:错 B:对
答案:B
5.我国法定传统七大节日是( )
A: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B:春节、元宵、上巳、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C: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腊八 D:冬至、春节、元宵、七夕、清明、端午、中秋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