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甘肃财贸职业学院)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所达到的程度。
A:文明 B:文学 C:文化 D:学问
答案:A
2.( )是中华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中国本土上创造并传递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A:中国文化 B:中国传统 C:中国传统文化 D:文化中国
答案:C
3.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分别构成一个社会的( )。
A:意识结构 B:经济结构 C:政治结构 D:组织结构
答案:ABC
4.文明是稳定的、抽象的、统一的,文化是( )。
A:稳固的 B:变化的 C:具体的 D:多样的
答案:BCD
5.文明是文化的标准,文化是文明的表现。( )
A:错 B:对
答案:B
第一章测试
1.孔子的另一个重要观念是“礼”,核心命题是“( )”。
A:礼者敬而已矣 B:礼之用,和为贵 C:克已复礼为仁 D:仁义而已矣
答案:C
2.“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在孔子看来, 认为天命是( )的。
A:不可知 B:不知可否 C:可知 D:可知可不知
答案:C
3.东汉的( )则是深化了儒学的方法论,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考证、校勘古籍的方法。
A:古今通变 B:古往今来 C:古为今用 D:古今经学
答案:D
4.( )提倡“顿悟成佛”“不立文字”。
A:天台宗 B:唯识宗 C:禅宗 D:华严宗
答案:C
5.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 )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答案:A
6.宋代程朱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 )之辩,都是将自然和社会伦理化。
A:格除物欲 B:天理人欲 C:穷地理 D:究天人
答案:B
7.( )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A:拥抱自我 B:审视自我 C:认识自我 D:否定自我
答案:C
8.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 )。
A:人生价值观 B:宇宙自然观 C:社会历史观 D:认知思维方式
答案:ABCD
9.中国哲学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并凝聚了中华民族“( )”的伟大精神。
A:自信自强 B:厚德载物 C:自立自强 D:自强不息
答案:BD
10.先秦诸子百家,是指儒、道、墨、名、法、农、杂、阴阳、 纵横、小说等学派。( )
A:错 B:对
答案:B
11.孔子的基本观念是“仁”,“仁者爱人”就是关爱他人。( )
A:对 B:错
答案:A
12.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 )
A:错 B:对
答案:B
13.东汉末年,统治阶级的腐败与儒家学说所宣扬的“仁政”“礼治”等社会伦理规范完全相悖。( )
A:对 B:错
答案:A
14.韩非把事物的辩证发展看作内在规律。( )
A:错 B:对
答案:B
15.儒家讲“生生之谓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事物发展变化的连续性和合理性。( )
A:错 B:对
答案:B
第二章测试
()和好礼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立身处事的重要美德,它反映着一个人的素养和品质,也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美和内在力量。
答案:谦
中华民族历来就以勤劳节俭、廉明正直著称于世。认为()是一种能治国、治家、修身的美德,浪费奢侈是败国、败家、毁身的祸胎。
答案:节约
孔子把“()、让”作为重要的德目,强调勤俭戒奢。
答案:俭;恭;良;温
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德,主要是廉德。()
答案:对
孔子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其中仁是核心。()
答案:对
第三章测试
儒家在政治上主张德治,把()的良善视为政治目的,把统治者的道德品质视为关键。
答案:道德
儒家把政治问题的解决,完全寄托在道德与人格的修养上,使政治与伦理合一,(B)合一,()合一。
答案:政权与教化
庄子进一步发挥老子的思想,认为()不足以治天下,它只能使人虚伪、攘夺,为窃国大盗提供统治人民的工具。
答案:仁义道德
宗法制度强调()、贵贱有等的封建等级,与父系家长制政治模式吻合。
答案:尊卑有别
东汉末年,原监察区性质的州转变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开始形成州郡县()级。
答案:三
韩非总结前期法家在政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集法家之大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相结合的政治学说体系,提出“非道德主义”的政治主张。
答案:势;法;术
宗法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如“()”等。
答案:认祖归宗;尊宗敬祖
周天子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晋等。
答案:燕;卫;宋;齐
秦代以来的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有郡国并行制、道路制、()、僧官制、等。
答案:改土归流;郡县制;行省制
墨家主张打破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宗法等级制度。()
答案:对
王位世袭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答案:对
王位世袭制的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
答案:对
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答案:对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继分封制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答案:错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为了有效地管辖和统治当时地域空前辽阔的封建国家,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
答案:对
第四章测试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强调,对于国家而言,教育重在弘扬()的德性,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培养治国人才。
答案:善良光明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与方法始自(),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
答案:孔子
《论语•学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原则的论述。
答案:启发诱导
韩愈继承和发展了《礼记•学记》的“()”思想,进而提出“相互为师”的观点。
答案:教学相长
先秦时期官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礼、乐、射、御、书、数,统称“()”。
答案:六艺
太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目的旨在通经致用,学生分经受业,经考试合格,可任政府官吏。
答案:儒家经典
周天子的大学称“辟雍”,诸侯的大学称“泮宫”;乡学又称“()”“序”。
答案:庠
“六艺”基本涵盖了政治、()等内容。
答案:宗教;军事;艺术;自然科学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答案:会试;乡试;殿试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逢()年举行,又叫乡闱。
答案:子;午;酉;卯
朱熹更明确地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学思想。()
答案:对
教育要使人致知而笃行,学以致用,成为经世之才。()
答案:对
关于孔子教育的内容,《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答案:对
孔子说:“学无常师。”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充分表明他对学习和再学习的谦虚精神。()
答案:对
书院是我国唐代末年逐渐兴起的具有独特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
答案:对
隋唐时期,由于统治者采取较为开明的文教政策,学校教育的发展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朝代而达到新的高度。()
答案:对
徽宗时设画学,这是中国古代唯一一所国立专科绘画教育机构。()
答案:对
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答案:对
宋代的科举,有常科、制科和武举。()
答案:对
科举原来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九品官人法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
答案:对
第五章测试
道教追求在现实世界上建立“人人无贵贱,皆天之所生也”的平等社会,这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影响了许多文学家,从而产生了一批文学作品,如()。
答案:《水浒传》;《三国演义》;《桃花源记》
隋唐时代,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其主要标志有三个:()。
答案:寺院林立;宗派纷呈;僧尼众多
祖先崇拜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特质。()
答案:对
《道德经》为道家主要经典。()
答案:对
儒家最先提出“天地君亲师”的伦理序列。()
答案:错
佛教“四谛说”中认为,人生痛苦的原因是烦恼。()
答案:对
第六章测试
我国较早地把礼和仪合用的记载,见于()。
答案:《诗经》
()就是礼的仪式或仪节而已。
答案:仪
《诗经》中说:“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礼仪既备,钟鼓毁戒。”(《诗经•小雅》)当时的礼仪,主要指()活动。
答案:祭祀
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这时的礼仪,为()而确定的一些祭典仪式,制定一些表示礼节和表示恭敬的动作。
答案:祭天敬神
“五礼”指的是:()、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答案:吉礼
《礼记·祭统》“礼有五经,莫重于()。”
答案:祭
对祖先的祭祀,祭必于()。
答案:庙
男子加冠后就被认为成年男子,从此有()等义务,同时也有了娶妻生子等成年男子所拥有的权利。
答案:执干戈以卫社稷
在周代时,男婚女嫁便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婚礼仪式,为汉族民众普遍认同,在《仪礼》中有详细规制。简而言之,可称之为“()”。
答案:三书六礼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答案:对
《论语》雍也第六---子曰:“君子博学以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答案:对
中国古代传统的礼仪文化源于礼乐文化。()
答案:对
经典《中庸》中,“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意思是说,能够尊重贤人,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能够爱自己的亲人,就不会使叔伯、兄弟产生怨恨。()
答案:对
清王朝建立后,沿用汉族的礼制。清朝末年,传统礼仪盛极而衰,现代礼仪逐渐形成。()
答案:对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答案:对
荀子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礼仪之治”才是社会的根本。()
答案:对
《中庸》记载“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这是说,祀天是指对天帝侍奉、享献的仪式。()
答案:对
《礼记·礼运》对礼的描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答案:对
乡射是地方官为荐举贤能之士举行的射礼。()
答案:对
根据飨燕饮食礼,在《仪礼•乡饮酒礼》中乡饮酒的礼仪的描述。意思是说,参加了乡饮酒礼,人们在家中懂得孝悌,外出懂得尊长养老,就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教,国家就安定了。()
答案:对
我国最早的礼仪学专著()被称为礼经。
答案:《仪礼》;《礼记》;《周礼》
管子在《管子牧民》中说到“四维”。意思是()。
答案:义;耻;礼;廉
明朝推崇礼教,礼仪之风盛行。“四尊四抑”,即()。
答案:尊神抑人;尊夫抑妇;尊君抑臣;尊父抑子
吉礼主要包括()等礼仪活动。
答案:祭地;其他祭祀;宗庙祭祀;祀天
《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中这段对嘉礼的记载,可见,嘉礼是亲睦()和邦国万民的一种礼制。
答案:朋友;兄弟;男女;宾客
第七章测试
以下属于除夕夜的传统风俗习惯的是()。
答案:守岁
敬奉“屋脊神”的是那个少数民族()。
答案:藏族
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表达的是人们对祖先的缅怀和崇敬之情。()
答案:对
道教中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答案:对
中元节民间的主要风俗习惯是放水灯。()
答案:对
第八章测试
唐代时期流行的较典型的服制是()。
答案:袍服制
下列不属于八大菜系的地方菜是()
答案:京菜
普洱茶属于下列哪种茶类()
答案:黑茶
中国白酒是从黄酒演化而来的。()
答案:对
宋朝推行“武举制”,以考试的方式选拔武艺出众的人才,这一国策极大地推进了民间的习武活动。()
答案:错
第九章测试
对于我国汉字的起源,学术界一直都有讨论,主要有:神赐说、()、图画说、仓颉造字说、八卦说六种。
答案:结绳记事说
“河图洛书”是文字()的一个典型代表。
答案:神赐说
八卦符号的形象化歌诀出自()
答案:《周易本义》
()是北魏以及与北魏风格非常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总称。
答案:魏碑
()主张“诗、书、画”三位一体。
答案:赵孟頫
明代书法,著名的法帖有董其昌刻()的等。
答案:《戏鸿堂帖》
到了元代,“()”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答案:杂剧
()内在精神与中国的诗、书、乐、画重“写意传神”的内在精神完全一致。
答案:京剧
()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答案:黄梅戏
北宋在宫廷中设立了“()”,培养和教育了大批的绘画人才。
答案:翰林书画院
古代传说,()征有苗30天,有苗仍不服。
答案:禹
白纻舞是古代()著名舞蹈,原为民间舞。
答案:江南
仓颉创字开辟了中华民族文字的历史,并且以“字”的字义承载历史的智慧。()
答案:对
商、西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
答案:对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答案:对
昆曲原名“昆山腔”,又被称为“昆剧”。()
答案:对
中国画最为基础的技法形式是“白描”。()
答案:对
春秋战国最为著名的有《御龙图》帛画。()
答案:对
柘枝舞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著名“健舞”。()
答案:对
巫舞是古代由巫(女)、觋(男)求神降神的祭祀舞蹈,起源于原始时代。()
答案:对
书法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泉,以文房四宝()为工具。
答案:砚;笔;纸;墨
()证实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的“以线造型”已形成。
答案:《御龙人物图》;《人物龙凤图》;《帛书图像》
写意法成为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答案:诗;画;印;书
汉代盛行百戏,包括幻术音乐演奏()等。
答案:滑稽表演;杂技;舞蹈;武术
第十章测试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
答案:台基;屋身;屋顶
“三朝五门”宫殿建制不仅威严壮观,具有强大的震慑力,而且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等级和秩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
答案:对
中国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凿假山池沼,宛如天成,充分反映“()”的民族文化特色。
答案:天人合一
由于我国古时以偶数为阳,所以塔的层数以奇数为多,尤以六、八、十层多见。()
答案:错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福建客家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数得。()
答案:对
第十一章测试
1.具有“纸寿千年”的美誉的纸是( )。
A:澄心堂纸 B:放马滩纸 C:纸的统称 D:唐代宣纸
答案:D
2.瓷器中的“南青北白”指的是( )。
A:北方著名的邢窑白瓷 B:河北的定窑白瓷 C:南方著名的越窑青瓷 D:河南汝窑的青瓷
答案:AC
3.蔡伦发明的纸被称之为“蔡侯纸”。( )
A:错 B:对
答案:B
4.《大藏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朝鲜族的现存的雕版印刷作品。( )
A:对 B:错
答案:B
5.丝绸最早发明于我国南方。( )
A:对 B:错
答案:B
第十二章测试
1.荀子、韩愈、周敦颐以经典之言,( )。
A:化成天下 B:文过饰非 C:文以载道 D:以文化人
答案:C
2.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先秦的历史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 )为代表。
A:《春天》 B:《家春秋》 C:《春秋左传》 D:《春秋》
答案:D
3.《诗经》( )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可爱,是因为她的良善与纯真。
A:《蒹葭》 B:《静女》 C:《关雎》 D:《桃夭》
答案:C
4.李清照的《绝句》、文天祥《过零丁洋》、班固的《苏武传》、孟子“大丈夫”气概,体现的都是作者的( )。
A:忠肝义胆 B:气节操守 C:气吞山河 D:气量大小
答案:B
5.从屈原的《离骚》,到李白的《行路难》,都是( )精神的写照。
A:自怨自艾 B:自力更生 C:自食其力 D:自强不息
答案:D
6.苏东坡的《被酒独行》最能体现他的( )情怀。
A:爱民 B:慎独 C:独行 D:饮酒
答案:A
7.“( )”说,强化了情感因素,更富有审美性。
A:缘情 B:缘起 C:缘由 D:因缘
答案:A
8.中国古代散文家笔下即使是游记散文,都是借山水寄情怀,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 )”的美学观念。
A:比兴 B:比德 C:比赋 D:比邻
答案:A
9.西汉时,刘向编辑收录屈原( )以及汉代( )等人的作品为《楚辞》。( )
A:宋玉 B:东方朔 C:景差 D:淮南小山
答案:ABCD
10.《诗经》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是诗中经典。( )
A:对 B:错
答案:A
11.人们常把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和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相提并论,合称“风骚”。 ( )
A:对 B:错
答案:A
12.从杜甫到陆游,体现的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
A:对 B:错
答案:A
13.多民族国家的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征,组成了我国古代文学特征。( )
A:对 B:错
答案:A
14.“形神兼备”,使人物角色的形态美与神态美达到完美统一。 ( )
A:对 B:错
答案:A
15.中国古典文学讲究以形写神,注重形似。( )
A:错 B:对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