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浙江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189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终究未能把( )一书完成,留给后世的是一部包括10篇论文、169篇札记和片段、两个计划草案的手稿。
A:《反杜林论》
B:《自然辩证法》
C:《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D:《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答案: 【
《自然辩证法》
】
2、19世纪末,物理学中的一系列发现严重地动摇了作为经典物理学基础的原子不可分、质量不变等物质结构观,在物理学和哲学界引起很大的震动与混乱,唯心主义也趁机对唯物主义进行攻击,为此,列宁写下了(
)等著作,总结和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
A:《反杜林论》
B:《自然辩证法》
C:《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D:《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答案: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
3、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以来,先后批准了自然辩证法( )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A:科学技术哲学
B:科学哲学
C:技术哲学
D:医学与哲学
答案: 【
科学技术哲学
】
4、( )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答案: 【
恩格斯
】
5、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以( )文字对照的形式出版。
A:英、俄
B:德、俄
C:英、德
D:法、德
答案: 【
德、俄
】
6、从1873年开始,恩格斯花了13年时间,先后写下了( )。
A:《反杜林论》
B:《自然辩证法》
C:《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D:《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答案: 【
《反杜林论》
《自然辩证法》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是( )。
A: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具有与时俱进性和创造性。
B: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最新成果,具有一脉相承性。
C:建立在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践基础之上,并随着科学技术实践的发展而日趋完备,具有实践性。
D: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具有继往开来性。
答案: 【
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具有与时俱进性和创造性。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最新成果,具有一脉相承性。
建立在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践基础之上,并随着科学技术实践的发展而日趋完备,具有实践性。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具有继往开来性。
】
8、学习自然辩证法,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A:对
B:错
答案: 【
对
】
9、《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从哲学角度研究科学技术的结晶。( )
A:对
B:错
答案: 【
对
】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B: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C: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D:宗教神学自然观
答案: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种当代形态是( )。
A:系统自然观
B:人工自然观
C:生态自然观
D:神学自然观
答案: 【
系统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
】
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主要是( )。
A: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
B: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C: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D:宗教神学自然观
答案: 【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
4、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的总体看法。它既是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指导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A:对
B:错
答案: 【
对
】
5、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
A:对
B:错
答案: 【
错
】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下列属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走向成熟阶段的著作是( )。
A:《资本论》
B:《反杜林论》
C:《自然辩证法》
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答案: 【
《资本论》
《反杜林论》
《自然辩证法》
】
2、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有哪些特征( )。
A:客观性与实证性
B:探索性与创造性
C:通用性与共享性
D:物质性与精神性
答案: 【
客观性与实证性
探索性与创造性
通用性与共享性
】
3、以下属于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发展模式的理解的是( )。
A: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不断被经验证实或认可的结果。
B:科学发展就是否定旧的结论,创造新的结论。
C:科学发展是以“范式”转化为枢纽,知识积累与创新相更迭的一个历史过程。
D:当科学研究纲领被经验事实反驳时,可通过调整“保护带”来保护“硬核”。
答案: 【
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不断被经验证实或认可的结果。
】
4、以下不属于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观点的是( )。
A:整体上支持技术的发展。
B:整体上对技术持批判和审视的态度。
C:试图从非技术的角度对技术的本质进行探索。
D:强调人文价值对技术的优先性。
答案: 【
整体上支持技术的发展。
】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
A:对
B:错
答案: 【
对
】
6、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是由社会需求、技术目的、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 )
A:对
B:错
答案: 【
对
】
第四章 单元测试
1、 经典四种辩证思维方法不包括( )
A:创新与批判
B:抽象与具体
C:分析与综合
D:归纳与演绎
答案: 【
创新与批判
】
2、 创新与批判思维的关系?( )
A:没有关系
B:辩证统一
C:相互独立
D:缺一不可
答案: 【
辩证统一
】
3、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答案: 【
归纳与演绎
】
4、 信息传递的相关性指的是所传递与接收的信息完全一致。( )
A:对
B:错
答案: 【
错
】
5、 我们在坚持批判性思维的同时,注意不要陷入怀疑主义。( )
A:对
B:错
答案: 【
对
】
第五章 单元测试
1、马克思把科学看作是生产力的( )
A:“技术的形态”
B:“知识的形态”
C:“理论的形态”
D:“实践的形态”
答案: 【
“知识的形态”
】
2、“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段话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运用产生异化现象
B:科学技术能够促进文化转型
C:科学技术难以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
D:科学技术能够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
答案: 【
科学技术能够变革和调整生产关系
】
3、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将科学共同体内部行为规范概括为( ),以此凸显科学所独有的文化和精神气质。
A:普遍主义
B:共有主义
C:无私利性
D: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答案: 【
普遍主义
共有主义
无私利性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
4、科学及其应用是复杂的和深奥的,公众无法理解,所以也就无法参与,科学政策不受民主决策控制,应交由科学家进行。( )
A:对
B:错
答案: 【
错
】
5、由于出现劳动和技术的异化,马克思提出罪恶之源就是技术本身。( )
A:对
B:错
答案: 【
错
】
第六章 单元测试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_____”的理念( )。
A: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B:人才是第一资源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推进自主创新
答案: 【
人才是第一资源
】
2、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核心是( )。
A:科教兴国
B:人才强国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注重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答案: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3、毛泽东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确定的根本原则是( )。
A:自力更生为主
B:独立自主
C:科技强国
D:争取外援为辅
答案: 【
自力更生为主
争取外援为辅
】
4、江泽民指出:“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
A:对
B:错
答案: 【
对
】
5、胡锦涛多次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
A:对
B:错
答案: 【
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