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浙江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 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是( )。
A.考察研究 B:调查研究 C:实地研究 D:社会研究
答案:C
2. 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获得标准化的数据资料,这种社会研究方式是( )。
A.文献研究 B:个案研究 C:实地研究 D:调查研究
答案:D
3. 能够较快的获得相关资料,花费人力、物力、财力相对较少的是( )。
A.抽样调查 B:普遍调查 C:社会调查 D:个案调查
答案:A
4. 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包括( )。
A.结构访问 B:自填问卷 C:电话访问 D:邮寄问卷
答案:ABCD
5.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价值目标?
A.树立知行合一的科学实践观,涵养对社会实践的科学认识 B:严谨研究的科学精神与方法素养 C:具备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共精神、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建立团结协作的实 践意识和价值取向 D:增强创新意识
答案:ABCD
第二章测试
1. 下列不属于选题的标准有( )
A.创造性 B:可行性 C:政治性

D:重要性
答案:C
2. 下列不属于选题的途径或来源的是( )
A.现实社会生活 B:个人经历 C:凭空突发奇想 D:现有文献
答案:C
3. 社会调查选题过程要考虑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这是选题标准 中的重要性。( )
A.错 B:对
答案:A
4. 研究问题是指研究想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用来研究进行回答的 问题。( )
A.对 B:错
答案:A
5. 查阅文献与选择课题的一般过程有( )
A.初步确定研究问题 B:进一步明确研究的问题 C:进一步查阅更为专门的文献 D:试图研究的现象或选题领域 E:较宽泛地查阅相关文献
答案:ABCDE
第三章测试
1. 根据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和目的,可将社会调查研究分为( )
A.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 B:探索性调查研究、描述性调查研究和解释性调查研究 C:宏观调查研究与微观调查研究 D: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
答案:B
2. 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称之为( )
A.调查对象 B:研究内容 C:研究主题 D:分析单位
答案:D
3. 解释性调查在内容上,往往要求系统性和全面性。( )
A.错

B:对
答案:A
4. “越穷的农村生育率越高,因此,越穷的农民生的孩子越多”,这种推理犯了 简化论的错误。( )
A.错 B:对
答案:A
5. 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主要有
A.社会产品 B:社区 C:群体 D:组织 E:个人
答案:ABCDE
第四章测试
1. 当缺少一份总体所有成员的名单即抽样框时,可采用( )
A.系统抽样 B:聚类抽样 C:PPS 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答案:B
2. 为克服人户分离的问题,可采用哪种抽样方法( )
A.聚类抽样 B:滚雪球抽样 C:分层抽样 D:绘图抽样
答案:D
3. 从 12.8 万人的大学生总体中抽出 1000 名大学生,抽样单位是(D),从 12.8 万人的大学生中抽出 40 个班级(正好 1000 名),抽样单位是( )
A.年级 B:大学 C:班级 D:大学生
答案:C
4. 分层抽样的标准有哪些( )
A.调查研究的主要变量 B:常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如年龄 C:保证各层内部异质性强、层间同质性强的变量 D: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层间异质性强的变量
答案:ABD

5. 只要用概率抽样的方法,就可以用样本的统计值来推断总体的参数值。( )
A.对 B:错
答案:A
第五章测试
1. 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 )
A.资料收集 B:操作化 C:概念化 D:构造指标
答案:C
2. 测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答案是“非常好”、“不错”、“尚可”和“不好”,可以 用 4 表示“非常好”、3 表示“不错”、2 表示“尚可”、l 表示“不好”,这种测量 是( )
A.定类测量 B:定比测量 C:定序测量 D:定距测量
答案:C
3. 下列关于信度与效度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
A.一个测量工具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B:一个测量工具没有效度,就不可能有信度 C: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就必须有信度 D:一个测量工具有了信度,一定也有效度 E:一个测量工具要有信度,就必须有效度
答案:AC
4. 下列哪些是变量的性质( )
A.构成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太大 B:构成变量的取值必须互斥 C:构成变量的取值不能为负数 D:构成变量的各个值必须穷尽
答案:BD
5. 定比测量比起定距测量有绝对 0 点,因此定比测量可以做比例运算。( )
A.对 B:错
答案:A
第六章测试
1. 下列哪项不属于问卷的构成( )。
A.封面信

B:结束语 C:调查目的 D:编码
答案:C
2. 问卷答案的设计应当满足的特点不包括( )。
A.明确性 B:穷尽性 C:协调性 D:互斥性
答案:A
3. 问卷设计中我们应当遵守统计分析原则,即问卷的题目和答案的设计、安排 都要有利于数据处理。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应当注意( )。
A.调查指标是能够累加和便于累加 B:尽量采用结构式题目 C:答案应依类型顺序排列 D: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
答案:ABD
4. 问卷常见的问题形式有( )。
A.多项任选式 B:多项单选式 C:是否式 D:填空式
答案:ABCD
5. 不同的对象,问卷的使用方式不一样,问卷设计也不一样 ( )
A.对 B:错
答案:A
第七章测试
1. 调查员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 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是( )。
A.结构访谈法 B:无结构访谈法 C:自填问卷法 D:观察法
答案:A
2. 下列调查范围最广的调查方法是( )。
A.集中填答法 B:邮寄调查法 C:网络调查法

D:个别发送法
答案:B
3. 结构式访问是一种高度控制的访问,其提问的方式与回答的记录方式都是统 一的。( )
A.对 B:错
答案:A
4. 结构式访问所花的时间少于自填问卷法。( )
A.对 B:错
答案:B
5. 结构访问法的缺点有( )。
A.调查员与被调查者之间的互动有时会影响到调查的结果 B:结构访问法对访问员的要求更高 C:访问调查的费用高,代价大 D:访问调查的匿名性比较差
答案:ABCD
第八章测试
1. 问卷调查是调查员与被访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而( )是实现互动的工具和 媒介。
A.动作 B:文字 C:语言 D:声音
答案:C
2. 问卷设计加入语境因素时需要同时考虑静态文本语言与动态实践言语。两者 兼之才有可能避免预设的不充分满足性,而两者之间能否达到最佳契合又取 决于( )。
A.语境的熟悉性 B:文本语言 C:问卷的长度 D:调查培训
答案:D
3. 行政组织“部分参与”的模式表现为自上而下的系统动员,基层行政组织的全 面配合和社区自治组织的积极推动。( )
A.错 B:对
答案:A
4. 被访者的消极情绪反映对于调查员来讲是一种语境压迫,从而可能对其实施 调查行为产生影响。( )
A.错 B:对
答案:B
5. 问卷调查中的语言可分为( )
A.肢体语言 B:口头语言 C:声音语言 D:文本语言
答案:BD
第九章测试
1. 反映总体元素之间异质性程度的指标是( )
A.总体参数值 B:样本统计量 C:抽样误差 D:总体标准差
答案:D
2. 一般说来,如果相关系数 r 的绝对值介于哪两个数之间,可以认为两个变量 之间是低度相关?( )
A.0—0.3 B:0—0.5 C:0.7—1.0 D:0.8—1.0
答案:A
3. 下列属于描述集中趋势的是( )
A.异众比率 B:平均数 C:四分位差 D:标准差 E:中位数
答案:BE
4. 下列关于回归分析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回归分析要通过回归方程对未知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 B:回归分析的对象是定距层次的变量 C:回归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度 D:建立回归分析的基础是最小二乘法
答案:ABD
5. 问卷资料转换指的是将问卷中题目的回答转换成供计算机识别和统计的数字。 ()
A.错
B:对
答案:B
第十章测试
1. 按照调查报告的内容和读者对象分,可以分为( )
A.质性调查报告和量化调查报告 B: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 C:描述性调查报告和解释性调查报告 D: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答案:B
2. 被称作社会调查报告的“骨架”的是( )
A.题目 B:材料 C:正文 D:提纲
答案:D
3. 在调查报告写作的结果与分析部分,对结果进行解释和揭示,是比概括和总 结统计表格内容,更为重要的工作。( )
A.对 B:错
答案:A
4. 直述式的导言,即在描述现象提出问题的同时,直接写出结论。( )
A.错 B:对
答案:A
5. 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行文方面的一般要求是( )
A.避免哗众取宠 B:必须使用第一人称 C:对事实的陈述,要力求客观平实,避免在文字中使用主观且带有感情成分 的词句 D:尽量借权威之名来增强文字的力量 E:不要试图去说服读者,而要尝试把事实告诉读者
答案: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