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思维与媒介批评(四川音乐学院)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媒介批评立足于社会批判理论。( )
参考答案: 对
2.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
参考答案: 马尔库塞;霍克海默;麦克卢汉
3. 媒介思维的特点( )。
参考答案: 多元化;连接性;链接性;共生性
4. 媒介批评在媒介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哪些媒介理论和方法论( )。
参考答案: 信息茧房;拟象概念;电子媒介文化;媒介进化论
5. 有关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解错误的是( )。
参考答案: 没有极强的精英和启蒙立场
6. 有关媒介批评的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超越人类社会普遍准则;超越阶级意识
7. 媒介批评最主要的标准?( )。
参考答案: 求善;求知;求真;求美
8. 媒介批判的两大思想资源( )。
参考答案: 伯明翰学派的理论体系;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体系
9. 人类发展史上共有五次传播革命( )
参考答案: 对
10. 媒介思维在艺术领域中的体现有哪些( )
参考答案: 剧本脚本的互动式参与体验;互联网介入艺术的营销和宣发;VR 技术产生的 电影叙事革命;新媒体艺术的沉浸式联动
第二章测试
1. 非实物媒介包括个人电脑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等。( )
参考答案: 对
2. 关于“万物皆媒”的说法正确的有( )。
参考答案: 5G 时代,一切事物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走向媒体化、互联化的事实;任何智能 物体都有媒体化的可能;万物皆媒是智媒体的特征之一;智能化媒体时代不再
以人为主导的媒体
3. 关于彼得斯的《奇云》以下说法正确的包括( )。
参考答案: 自然媒介就是一种基础型媒介;扩大了媒介概念范围,将人类社会之外的自 然界也纳入到媒介的范畴;在这本书中媒介是一种“中间”居中的状态
4. 拉图尔行动者的技术强调技术的符号属性是指( )。
参考答案: 技术能将思想和精神相连接特点;互联网技术具有的一种属性
5. 媒介批评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往往来自于( )
参考答案: 批判哲学
第三章测试
1. 法兰克福是哪个时代的主要流派?( )。
参考答案: 20 世纪
2.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核心人物是( )。
参考答案: 哈贝马斯
3.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代表人物主要有( )。
参考答案: 霍克海默;本雅明;阿多诺;马尔库塞
4. 法兰克福学派是 20 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 )
参考答案: 对
5. 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的任务之一是建立一种社会哲学。( )
参考答案: 对
第四章测试
1. 雷蒙·威廉斯执教的与戏剧学相关的课程有( )
参考答案: 《英国小说:从狄更斯到劳伦斯》;《戏剧:从易卜生到艾略特》
2. 斯图亚特·霍尔在《编码解码》中提到的的解码方式包括( )
参考答案: 与权力密切关联的支配霸权立场;与意识形态编码完全对立的立场;协商代码 或协商立场
3. 斯图亚特·霍尔对于文化研究的代表作有( )
参考答案: 《文化研究:两种范式》;《文化身份问题》;《文化表征与指意实践》
4. “将普通人的文化纳入到文化范畴,文化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这极大 降低了文化的准入门槛”这一观点是谁点明的( )
参考答案: 雷蒙·威廉斯
5.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工业、民主、阶层、艺术、文化这五个词是在 18 世纪末 和 19 世纪前期就开始成为英语当中的常用词的,这些词语历经变迁,其变
迁的模式可视为一张特殊的地图,从中可以看出广阔的生活、思想的变迁历 程。( )
参考答案: 错
第五章测试
1. 符号学的两位创立人为( )。
参考答案: 费迪兰·德·索绪尔;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
2. 在神话学中,罗兰·巴特的主要观点是,神话形成的过程将()和()视为 自然而然的现象( )。
参考答案: 历史现象;文化现象
3. 以下哪一个是罗兰巴特对于符号学的贡献( )。
参考答案: 使符号学拥有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
4. 以下哪一位学者使得隐喻的领域从修辞形式转变为语言的运作机制( )
参考答案: 罗曼·雅格布森
5. 隐喻由本体和喻体组成,比如在这句话中“爱是一场自我教育”,其中自我教 育是本体,爱是喻体。( )
参考答案: 错
第六章测试
1. 《民间故事形态学》的作者是下列哪位( )。
参考答案: 普罗普
2.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行动范畴”有几种?( )。
参考答案: 7种
3.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六个叙事单元分别( )。
参考答案: 转移、对抗;归来、接受;准备、纠纷
4. 弗拉基米尔•普罗普认为俄罗斯民间故事有“31 项功能”。( )
参考答案: 对
5. 格雷马斯二项对立式包括 A,-A、B,-B。( )
参考答案: 对
第七章测试
1. 所有制问题又被称为( )。
参考答案: 控制研究
2. 我国确立“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发展模式的时间是( )。
参考答案: 80 年代后
3. 以下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媒介所有制问题上确立的“四级办”思路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 中央、省、地、县;四级混合覆盖,有效统筹,重复建设
4. 政府对媒介活动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可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
参考答案: 对传媒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分配、特许传播资源
5. 西方国家的媒介所有都采取私人所有经营模式。( )
参考答案: 错
第八章测试
1. 自由问题的媒介探讨其本质是( )。
参考答案: 言论的边界问题
2. 网络信息时代人类的自由传播权主要体现为( )。
参考答案: 免知权
3. 弥尔顿的自由主义思想中,主要的强调和基点是( )。
参考答案: 真理的自我修正;观点的自由市场
4. 社会责任理论初期有哪些基本的要求( )。
参考答案: 媒介应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媒介应提供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 事件论述,且能说明事件的意义;媒介应使人们便于获得当天的消息;媒介应
描绘出社会各个成员集团的典型图画;媒介要负责的介绍,阐明社会的目标 和美德
5. 全世界在谈到媒介传播的法规性责任时都强调不应构建宗教冲突。( )
参考答案: 对
第九章测试
1. 《后真相时代》一书的作者是( )。
参考答案: 赫克托•麦克唐纳
2. 2004 年,美国作家( )就提出了”后真相时代“这一概念。
参考答案: 凯伊斯
3. 2010 年,传播学者( )提出“后真相政治”的概念。
参考答案: 大卫•罗伯茨
4. ”信息内容介于真实与虚假之间,不完全客观也不完全虚构,是一种情绪化 的现实。”这句话描述的是( )。
参考答案: 第三种现实
5. 当代传播学学者李普曼将公众只愿意接受那些他们愿意接受的新闻称之为 ( )。
参考答案: 成见
第十章测试
1. ( )制成了西方的第一台金属活字印刷机。
参考答案: 约翰内斯•古登堡
2. 媒介形式以( )的方式决定媒介的内容,进而决定整个社会的文化形态。
参考答案: 隐喻
3. ( )时期的传播活动遵从着工业社会的机械化生产逻辑,表现为生产的专 业化、规模化和信息传播的单向度。
参考答案: 电子传播时期
4. 电子媒介传播时期的传播形态主要是( )。
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
5. ( )的特点,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 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参考答案: 大众传播
第十一章测试
1. 芝加哥学派对于媒介技术的态度( )
参考答案: 微观上芝加哥学派认为人是进行符号交流的动物,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 质,而这种符号本质必须通过媒介技术来实现。这种认识发展为媒介技术
决定传播的符号,是符号传播学的基本观点。;宏观上芝加哥学派认为媒介 技术有塑造社会结构的能力,这种认识发展为技术主义范式的媒介技术推
动社会变迁的认识论思想。;芝加哥学派对媒介技术是一种整体的认识,包 含其后各种媒介技术认识论的萌芽。;芝加哥学派在研究人社会化的过程中
都受到什么因素影响的时候,发现了媒介技术产生的作用,随后把媒介技 术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分析。
2. 此阶段对媒介技术认识的研究可分为以下不同的学派( )
参考答案: 伯明翰学派;实证学派;批判学派
3. 电子媒介的社会作用 ( )
参考答案: 在政治和军事上,稳定社会和鼓舞群众。;在文化上产生了许多新的文化现 象,滋生出文化工业和消费文化。;在经济上促进了新兴行业的诞生,比如
广告、开创影视业
4. 下列观点中是麦克卢汉的观点( )
参考答案: 认为:“技术使我们身体功能的延伸,无论衣服、住宅或是我们更加熟悉的轮 子、马橙,它们都是我们身体各部分的延伸。
5. 第一个将媒介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的是:社会学芝加哥学派。( )
参考答案: 对
第十二章测试
1. 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演化方向是( )
参考答案: 媒介技术由于调用的感官不同会出现感官偏向;感官平衡;能够调用所有感官 共同参与认识的媒介技术就能称为平衡的媒介技术
2. 麦克卢汉认为的媒介演化定律是什么( )
参考答案: 这个人工物使什么得到提升和强化?或者使什么成为可能?或者使什么得以 加速;新的形式使过去的什么行动或服务再现或再用?什么曾经过时的、老的
基础得到恢复,而且成为新形式固有的东西;新形式被推向潜能(另一个互补 的行动)的极限之后,它原有的特征会发生逆转。新形式的逆转潜能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提升
(Enhancement)——过时(Obsolescence)——再现 (Retrieval)——逆转(Reversal);如果情景中的某个方面增大或提升,原有
的条件或未被提升的情景就会被取代,新的‘器官’使什么东西靠边或过时呢
3. 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技术演化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
参考答案: 镜子;艺术;玩具
4. 现象学技术哲学对于技术的看法正确的是,那就是( )
参考答案: 技术是世界的构成方式
5. 传统媒介环境学的基本观点是:媒介技术建构人的认知环境。( )
参考答案: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