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导论(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特殊儿童的测查与鉴别,要由( )进行。
A:幼儿园或学校领导 B:教师 C:专业人员 D:家长
答案:C
2. 错误的观点认为,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 )。
A:有明显的差异性 B: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是相对而言的 D:有共同性
答案:B
3. 视觉障碍儿童的特点( )。
A:听觉和触觉敏锐 B:爱提问 C:兴趣广泛 D:活泼
答案:A
4. ( )不是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A:破坏纪律 B:行为冲动 C:固执任性 D:品德不良
答案:D
5. 让普通学生戴上涂有凡士林的眼睛看东西,这是一种( )
A:个别化教学 B:合作学习 C:体验性学习 D:伙伴教学
答案:C
6. 随班就读的原则:( )。
A:学校接受服务区的⼉童⼉学 B:就近⼉学 C: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 D: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分开教学
答案:ABC
7. 随班就读的形式:( )。
A:提供特殊专业服务的随班就读 B:辅以咨询辅导服务的随班就读C:完全的随班就读 D:配有资源教室的随班就读
答案:ABCD
8. 1770 年,莱佩在巴黎建立了聋童学校( )
A:对 B:错
答案:A
9. 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式不包括随班就读( )
A:对 B:错
答案:B
10. 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 )
A:错 B:对
答案:B
第二章测试
1. 全纳教育主要是针对特殊教育儿童实行隔离教育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国际的 教育思潮,是( )世纪末期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潮。
A:18 B:17 C:20 D:19
答案:C
2. 1930 年, ( )通过《儿童宪章》。以法的形式规定特殊教育应是教育的一 个合法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法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答案:D
3. 从( )年开始,我国在 15 个县市开展了针对残障学生的随班就读的教育研 究。
A:1989 B:1987 C:1986 D:1988
答案:B
4. 资源教室方案的特点( )。
A:资源教室强调个别化教学。 B:资源教室具有统合功能C:资源教室打破了传统的特殊教育分类可以减少隔离与标记的不良影响。 D:资源教室具有预防功能。
答案:ABCD
5. 随班就读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与社会融合 B:转变了教育管理者与普通学校的教育观念 C:提高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D:增加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
答案:ABC
6. 随班就读问题包括( )
A:师资力量的薄弱,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缺少专业支撑, 资源教师都是不重要教师担任。 B:教育理念的落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C:普通班级班额过大,不利于个性化教育,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偏低出现 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现象,所给予的就是一种关爱教育。 D:关于随班就读的研究薄弱
答案:ABCD
7. 我国现阶段的全纳教育的形式是送教上门( )
A:错 B:对
答案:A
8. 20 世纪 70 年代北欧的挪威、瑞典等国家特殊教育界提出正常化的建议, 打破了隔离制的传统。( )
A:错 B:对
答案:B
9. 资源中心服务对象:学校、行政区、社区( )
A:对 B:错
答案:B
10. 随班就读就是把特殊儿童简单地放在普通班级里( )
A:错 B:对
答案:A
第三章测试
1. 下列法规中属于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法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 C:《残疾人教育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答案:C
2. 下列不属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关于特 殊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A: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B: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C: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 D:提高残疾人生活福利待遇
答案:D
3. 下列属于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是( )。
A:中专 B:硕士 C:大专 D:本科
答案:BCD
4. 特殊教育教师和职工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
A:对 B:错
答案:A
5. 《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教育需要教育的原则、方针和实践》中指出:“每 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
A:错 B:对
答案:B
6. 《残疾人权利公约》核心内容是:“确保残疾人享有与健全人相同的权利, 并能以非正式公民的身份生活….”( )
A:对 B:错
答案:B
7. 我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律。 ( )
A:对 B:错
答案:B
8. 我国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与残疾人相关不大。 ( )
A:错 B:对
答案:A
9. 美国《全体残疾人教育法》(PL94-142)提出了:“免费、适当的公立教育”。 ()
A:对B:错
答案:A
10. 美国《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提出了:“中央政府承担绩效责任”。( )
A:对 B:错
答案:B
第四章测试
1. 1948 年联合国大会颁布的《世界人权宣言》第 26 条明确提出:“人人都有受 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义务阶段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 务性质。”( )
A:对 B:错
答案:A
2. 在法案中,要求为所有特殊儿童制定 IEP,从而使特殊儿童通过法律程序能 和正常儿童一样享有正常教育的机会。( )
A:错 B:对
答案:A
3. 评估是指运用观察、测验、( )等手段了解个体身心特征,探讨个体在学 习情境中既有的成就和可能的发展。
A:收集 B:整理 C:考试 D:资料分析
答案:D
4. 制定一份适当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以及如何施行计划,直接关系到个别化教育 计划的成效。( )
A:对 B:错
答案:A
5. 评估计划包括:( )
A:评估目的 B:评估人员 C:评估时间 D:评估方式 E:地点
答案:ABCDE
6. 评估人员由专业的医生、教师及相关人员组成。( )
A:对B:错
答案:A
7. IEP 实施场所为学校、家庭或其他场所。( )
A:对 B:错
答案:A
8. 学校、班级是执行的关键,班级管理计划中,纳入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均 有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进入。( )
A:错 B:对
答案:B
第五章测试
1. 先天愚型最普遍的情形是( )。
A:第 23 对染色体异常 B:第 20 对染色体异常 C:第 21 对染色体异常 D:第 22 对染色体异常
答案:C
2. 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原因是( )。
A:德国风疹 B:缺氧 C:先天代谢异常 D:有害物质的影响
答案:C
3. 智力残疾定义中所说的“智力发育期”指的是( )
A:6 岁以前 B:12 岁前 C:18 岁以前 D:3 岁以前
答案:C
4. 将复杂或多步骤的任务分解为一些较小的,更容易学习的子任务,是在智障 儿童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叫作( )。
A:降低难度 B:有效反馈 C:任务分解 D:变换概念
答案:C
5. 对智障儿童非学术型课程(如体育、音乐)的学习应该( )。
A:随意设定 B:与正常儿童同样要求C:比正常儿童要求低 D:依据智障儿童的实际学习能力做调整
答案:D
6. 智力障碍产生的原因( )
A:遗传 B:发烧 C:严重营养不良 D:早产
答案:ABCD
7. 下列哪项描述属于智力障碍定义的要点?( )
A:适应行为的缺陷 B:学习成绩落后 C:脾气暴躁 D:智力的明显缺陷
答案:AD
8. 随班就读是智⼉障碍⼉童安置⼉式之一( )
A:错 B:对
答案:B
9. 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的儿童 ()
A:错 B:对
答案:B
10. 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 )
A:错 B:对
答案:A
第六章测试
1. 对年龄稍大一些的( )岁儿童,可以采取行为测听等方法。
A:4-5 岁 B:12 岁以上 C:0-3 岁 D:6-12 岁
答案:A
2. ( )左右的耳聋儿童有一个聋或重听的父或母。
A:40% B:10% C:30%D:20%
答案:B
3. 学语前听觉障碍的成因( )。
A:遗传 B:麻疹 C:早产或难产 D:先天性细胞巨化病毒
答案:ABCD
4. 听觉障碍儿童在感知事物时的特点( )。
A:视觉的优势地位 B:失去自食其力的能力 C: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 D:缺陷补偿
答案:ACD
5. 感知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
A:对 B:错
答案:A
6. 听觉障碍者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信息。( )
A:错 B:对
答案:B
7. 大多数听觉障碍儿童口语形成晚,上学时还未完全形成,影响了他们书面语 的学习。( )
A:错 B:对
答案:B
8. 助听器是 20 世纪听障事业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
A:错 B:对
答案:B
9. 助听器是一种能使声音增大的放大装置。( )
A:对 B:错
答案:A
10. 人工耳蜗技术适用于所有听觉障碍儿童。( )
A:对 B:错
答案:B

第七章测试
1. 视力是指眼睛识别物体( )的能力。
A:大小 B:形状 C:材料 D:颜色
答案:B
2. 在人的感知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
A:嗅觉 B:触觉 C:听觉 D:视觉
答案:D
3. 我国现行的视觉障碍学生教育安置有( )、()和()或()等形式。
A:盲校 B:低视力学校 C:随班就读 D:特殊班
答案:ABCD
4. 新盲字共有 52 个包括声母和韵母符号在内的字母符号和 4 个声调符号。( )
A:错 B:对
答案:B
5. 如今,专家估计大概有 90%的学龄盲童使用盲文作为他们主要的阅读方式。 ()
A:对 B:错
答案:B
6. 盲和低视力的残疾儿童少年是随班就读的对象之一。( )
A:对 B:错
答案:A
7. 盲校学制为九年一贯制。( )
A:错 B:对
答案:B
8. 盲校对盲生和低视力学生应当实行分类教学。( )
A:对 B:错
答案:A
9. 辅助视觉障碍个体定向行走通常有以下四种方式:盲杖、导盲犬、触觉地图 和人导。( )
A:错 B:对
答案:B
10. 使用者通过延地面移动盲杖来获取环境中的听觉和触觉信息。( )
A:对 B:错
答案:A
第八章测试
1. 以下不是沟通障碍常见致病原因的是( )。
A:关系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理因素 D:心理因素
答案:A
2. 通常我们说的言语指的是( )
A:手语 B:口语 C:文字 D:语言
答案:B
3. 沟通障碍儿童在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为( )
A:在公共场合或团体交往情境中,往往会搞怪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B:在见到陌生人时,会主动打招呼 C:在面临需要沟通的情境时,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D: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会采取攻击的方式
答案:D
4. 言语障碍主要有( )几类。
A:情绪障碍 B:构音障碍 C:发声障碍 D:语流障碍
答案:BCD
5. 沟通障碍是指( )等方面的能力出现障碍
A:接收、发送、处理 B:口头及书面信息 C:图形符号系统 D:理解概念
答案:ABCD
6. 沟通通常包含信息的( )和( )。
A:加工者 B:传递者 C:接受者 D:发送者
答案:CD
7. 在日常交际中,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非言语手段是重要的沟通方式。 ()
A:对 B:错
答案:A
8. 导致构音障碍的原因比较单一,矫治前无需对儿童进行全面检查。( )
A:对 B:错
答案:B
9. 除了构音发音困难,发展性语言障碍也在学校比较常见。( )
A:对 B:错
答案:A
10. 沟通障碍儿童的障碍类型不同,其教育、矫治和训练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
A:错 B:对
答案:B
第九章测试
1. 以下哪种属于情绪行为障碍( )
A:儿童分离焦虑障碍 B:不满意妈妈给安排太多补习班而逃课 C:没有买到喜欢的玩具大哭 D:某天因矛盾和同学打架
答案:A
2. 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与智力障碍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 )
A:年龄 B:个性特点 C:智力水平 D:体力
答案:C
3. 我国 3——6 岁儿童情绪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
A:20% B:33.9%C:1% D:30%
答案:B
4. 情绪行为障碍的评估方法包括?( )
A:晤谈法 B:自陈量表 C:观察法 D:检核表
答案:ABCD
5. 情绪与行为障碍可能的原因包括( )
A:基因遗传 B:脑损伤 C:生化失衡 D:内分泌障碍或其他严重生理疾病
答案:ABCD
6. 同伴群体的力量是使行为障碍儿童产生积极改变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同伴帮 助另一个同学减少不适当行为的策略包括( )
A:同伴对抗 B:和同伴玩平行游戏 C:同伴监控 D:同伴对积极行为的报告
答案:ACD
7.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应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
A:错 B:对
答案:A
8. 所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都是残疾儿童。( )
A:错 B:对
答案:A
9. 贫民窟的黑人小孩不懂得进入白人贵族学校后应当按照学校规则行事,常表 现出在贫民窟合适但在学校不合适的行为,这种情况不能简单算作行为障碍, 而应看具体以什么标准进行评量。( )
A:错 B:对
答案:B
10. 不同社会的社会文化标准会有所不同。较复杂的社会还存在亚文化的问题, 在亚文化群中属于正常和适度的行为可能被主文化群认为是异常或不适当的。 ()
A:对B:错
答案:A
第十章测试
1. 学习障碍都存在( )
A:某方面学习能力落后 B:情绪困扰 C:视觉障碍 D:智力障碍
答案:A
2. 学习障碍学生与智力障碍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 )
A:年龄 B:智力水平 C:个性特点 D:体力
答案:B
3. 我国小学阶段学习障碍检出率为( )
A:30% B:5.41% C:20% D:1%
答案:B
4. 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反应模式包括哪三层干预?( )
A:融合教育 B:目标导向及补救教学的介入 C:更高强度、个别化、密集化、系统化的教育 D:核心教学干预
答案:BCD
5. 学习障碍可能的原因包括( )
A:环境因素 B:生理因素 C:遗传因素 D:心理因素
答案:ABCD
6. 对阅读障碍儿童进行元认知训练的三个步骤分别是( )
A:判定阅读计划 B:进行阅读评估 C:陪伴阅读 D:实施阅读监控
答案:ABD
7. 学习障碍儿童应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
A:错 B:对
答案:A
8. 学习障碍儿童是残疾儿童。( )
A:对 B:错
答案:B
9. 成绩差的儿童就是学习障碍儿童。( )
A:错 B:对
答案:A
10. 部分学习障碍儿童会表现出低自尊、情绪障碍、抑郁、攻击性等社会行为问 题。( )
A:对 B:错
答案:A
第十一章测试
1. 2006 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把肢体残疾分为( )级
A:一 B:四 C:二 D:三
答案:B
2. 病弱儿童的特征 ( )
A:持久性强 B:情绪稳定 C:自信感 D:注意不集中
答案:D
3. 自闭症的主要类型其中不包括 ( )
A:瑞特综合征 B:儿童分裂障碍 C:唐氏综合症 D:阿斯伯格综合征
答案:C
4. 多重障碍儿童积极的行为支持包含四个要素不包括( )
A:利用环境的改善增加良好行为 B:理解学生行为的意义 C:使用在融合学校和社区环境中适宜使用的策略D:教给学生一个适当的替代性行为
答案:A
5. 最常见的脑瘫有( )。
A:侏儒症 B:痉挛型 C:手足徐动型 D:共济失调型
答案:BCD
6. 在 2006 年六月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肢体障碍的出现率占残疾 人总数的 29.07% 。( )
A:错 B:对
答案:B
7. 病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是由于发烧,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 ()
A:对 B:错
答案:B
8.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自闭症候群中较重的一种,患者突出的特征是在所有社会 性领域存在着障碍,尤其不能理解怎样进行社会性互动。( )
A:错 B:对
答案:A
9. 我国 2006 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对多重残疾的定义 是:存在两种残疾为多重残疾。( )
A:对 B:错
答案:B
10. 我国多重障碍儿童在学龄前的教育安置形式主要是康复机构和在家教育 。 ()
A:对 B:错
答案:A
第十二章测试
1. 美国心理学家特曼认超常儿童智商数值超过( )
A:120 以上 B:130 以上 C:140 以上 D:110 以上
答案:C
2. 下列超常儿童评估中不属于非学术领域表现评估的是( )。
A:音乐 B:数学 C:绘画 D:表演艺术
答案:B
3. 下列属于超常儿童认知特征的是( )。
A:信息加工速度快 B:反应时间短 C:记忆能力强 D:社会适应性好
答案:ABC
4. 超常儿童在非智力和个性心理特征上明显优于普通儿童。( )
A:对 B:错
答案:A
5. 哈弗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具有多元的智力。 ( )
A:对 B:错
答案:A
6. 在超常儿童的鉴定上,要注意多因素评估以确保评估更准确、公平。 ( )
A:对 B:错
答案:A
7. 现在人们已经能够预测与说明超常儿童产生的原因。 ( )
A:对 B:错
答案:B
8.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超常儿童认知能力高是所有超常儿童的特征。 ( )
A:对 B:错
答案:B
9. 超常儿童研究发现,超常儿童在“符号”流畅性方面显著高于同龄大学生。( )
A:错 B:对
答案:A
10. 在超常儿童教育中,教学环境的改变是教学中的首要议题。 ( )
A:错 B:对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