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四川大学)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自1840年鸦片战争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相继经历了几次大规模对外战争。 (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答案:5次
2.总体而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对象经历了什么样的逐步升华过程? ( )
A:器物—制度—思想 B:思想—器物—制度 C:思想—制度—器物 D:制度—器物—思想
答案:器物—制度—思想
3.戊戌变法是中国知识分子试图自上而下变更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而进行的一次政治实验,这场实验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 ( )
A:民主共和制度有缺陷 B:维新派实力不够强大 C:封建反对派势力太强大 D:单靠封建统治者自身来变更落后的政治制度是行不通的
答案:单靠封建统治者自身来变更落后的政治制度是行不通的
4.19世纪30-40年代,在当时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例如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有名的工人运动,这一历史现象了说明了什么? ( )
A:资本主义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已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 D:资本主义社会日渐分化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答案: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始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已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5.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的原因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第三国际原有的组织形式不适应各国革命的具体需要? ( )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一章单元测试
1.早在19世纪70年代初中国人就接触到了巴黎公社运动,说明中国人在这时就接触了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
A:对 B:错
答案:错
2.在十月革命之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主要也是最早的渠道是通过哪个国家?( )
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德国
答案:日本
3.俄国十月革命后,日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河上肇创办了哪个期刊,标志着日本在东方社会主义运动中已经走在前列?( )
A:《社会问题研究》 B:《清议报》 C:《浙江潮》 D:《民主魂》
答案:《社会问题研究》
4.以下哪些近代著名的人物受到了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
A:孙中山 B:朱执信 C:梁启超 D:廖仲恺
答案:孙中山###朱执信###梁启超###廖仲恺
5.梁启超常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如大同思想、均平思想、“中国古代井田制”来比附马克思主义, 用中国古代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来类比马克思所论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 用墨子的社会理想来比附俄国劳农政府即苏维埃政权, 甚至将墨子等古代圣贤比拟为马克思。梁启超的这一解读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A:片面性 B:阶级性 C:传统性 D:比附性
答案:比附性
第二章单元测试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传播,里程碑是哪次事件?( )
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国民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五四运动
2.新文化运动在“五四”之后,逐渐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宣传和介绍改良主义 B: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C:宣传和介绍民主主义 D:宣传和介绍无政府主义
答案: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3.陈独秀、李大钊于1920年5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及1920年3月发起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分别位于哪两个城市? ( )
A:北京、天津 B:广州、武汉 C:上海、北京 D:上海、广州
答案:上海、北京
4.关于中国共产党“一大”前的早期党组织的活动情况研究,以日本学者石川祯浩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史》最为著名,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共“一大”前早期党组织的活动、理念和组织情况,值得关注。 ( )
A:错 B:对
答案:对
5.在共产国际的经济援助、理论指导以及维经斯基和马林等共产主义同志的帮助下,中国共产主义组织从无到有,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可以说,共产国际一手促成了中国共产党全国性统一组织的建立,对后者的创建起根本性贡献。 ( )
A:错 B:对
答案:错
第三章单元测试
1.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共产国际关于反帝统一战线的策略,“共产国际应同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列宁一贯同情和赞助中国革命,充分肯定了谁及其领导的民主革命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A:蒋介石 B:胡汉民 C:廖仲恺 D:孙中山
答案:孙中山
2.孙越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其“联共”政策的发展。 ( )
A:对 B:错
答案:对
3.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___________。大会依据《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就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这个中心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
A:第四次代表大会 B:第三次代表大会 C:第一次代表大会 D:第二次代表大会
答案:第三次代表大会
4.国民党一大的胜利召开和圆满结束,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推动了第几次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 )
A:第二次 B:第一次 C:第四次 D:第三次
答案:第一次
5.党的“五大”后, 1927年6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 )
A:错 B:对
答案:对

第四章单元测试
1.以下哪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作出的第一声响亮回答?( )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
答案:南昌起义
2.自1927年7月至1928年6月,中共领导的重要罢工约47次,参加罢工群众为31万至34万余人,在农村中的武装暴动94次,参加者34万余人(不包括两广)。这个阶段在中共党史上被称为什么时期?( )
A:“左”倾机会主义时期 B:“左”倾盲动主义时期 C:右倾机会主义时期 D:右倾盲动主义时期
答案:“左”倾盲动主义时期
3.1928年1月3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通过了《广州暴动之意义与教训》、《关于湖北党内问题的决议》,两个文件提到在反对“机会主义“、扫除“盲动主义”以及批评了部分同志不顾实际条件就决定总暴动的错误行为 ( )
A:错 B:对
答案:对
4.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哪两大问题? ( )
A: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 B: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 C: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D:马克思主义怎样中国化问题
答案: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
5.六大的召开地点是( )?
A:柏林 B:上海 C:北京 D:莫斯科
答案:莫斯科

第五章单元测试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是。( )
A:没收汉奸土地归抗日政府 B:减租减息 C: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实行土地平分
答案:减租减息
2.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六届六中全会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党的“七大”
答案:党的“七大”
3.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进攻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答案:百团大战
4.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
A:开展整风运动 B: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实行“三三制”原则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答案:实行“三三制”原则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 )
A:错 B:对
答案:对

第六章单元测试
1.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B: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 C: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D:美国主张扶蒋反共
答案: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
2.郑振铎曾谈到:“从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开始会谈以后,我们哪一天不在探问着会谈进行的情形,不在关心着会谈进行得顺利与否。”这种关切代表了广大民众( )
A:踊跃参军参战的热切期盼 B:获得彻底翻身解放的喜悦 C: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 D:对国民党腐败统治的不满
答案:和平建设国家的强烈渴望
3.解放战争时期,指导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文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中国土地法大纲》
4.从1947年冬天起到1948年夏,各解放区农村党组织普遍开展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这里的“三查”具体指( )
A:查工作 B:查作风 C:查阶级 D:查思想
答案:查作风###查阶级###查思想
5.夺取和建立全国政权以占领和管理城市为历史性标志。( )
A:对 B:错
答案:对

第七章单元测试
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政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
A:对 B:错
答案:对
2.1949年10月1日,首都军民30万人齐集北京天安门广场,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中,不包括如下哪一点。(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答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3.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政干部中存在的腐化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 )
A:五反运动 B:四清运动 C:三查运动 D:三反运动
答案:三反运动
4.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 )
A:没收的官僚资本 B:解放区的公营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征收、代管的外国资本
答案:没收的官僚资本
5.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
A: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西藏的和平解放
答案:土地改革的完成

第八章单元测试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2.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
A:公私合营 B:统购包销 C:加工订货 D:和平赎买
答案:和平赎买
3.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优越的政治条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 B: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C: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多种经济成份中的领导力量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A:错 B:对
答案:对
5.中共中央在1953年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提出了几种过渡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其中包括人民公社。( )
A:对 B:错
答案:错

第九章单元测试
1.社会主义共产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
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答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C: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答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中国第三个“五年计划”在1963-1967年实施。( )
A:对 B:错
答案:错
4.毛泽东提出两个拳头,一个屁股要摆好。其中“一个屁股”是指( )
A:农业 B:商业 C:基础工业 D:国防工业
答案:基础工业
5.“小而全”意味着在三线建设中要贯彻勤俭建国、因陋就简的方针,在生产性建设上“固本减末”,科学建设;非生产性建设上厉行节约,搞“干打垒”。( )
A:错 B:对
答案:对

第十章单元测试
1.1978年 11月 11日,《贵州日报》发表以《定产到组姓“社”不姓“资”》为题的文章,省委书记池必卿却表示“《贵州日报》观点不代表省委观点。贵州在1979年底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队达到半数以上,并自发性进行“包产到户”,的尝试,但省委却开始要求“纠偏”。这说明( )
A:人民公社体制具有优越性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不大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尚未实行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受束缚
答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受束缚
2.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出了一则广告,四川省宁江机床厂向全国发出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的信息,迅速使该厂积压的机床成为畅销产品,变产销脱节为双方满意。从1981年春季开始,经济责任制改革首先由山东省在企业总试行。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
A:经济体制改革从山东向全国推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逐渐形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国企为中心 D:国营企业不断尝试调整经营模式
答案:国营企业不断尝试调整经营模式
3.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论述的根本问题。( )
A:错 B:对
答案:对
4.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这些思想理论都( )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B: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 C: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D:指导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答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A:对 B:错
答案:对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伟大进程的历史起点,是( )
A:党的十九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八大 D:党的二十大
答案:党的十八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A:对 B:错
答案:对
3.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是在( )
A:党的二十大 B:党的十八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九大
答案:党的十九大
4.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
A:错 B:对
答案:对
5.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大规律”不包括( )
A:世界历史演进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共产党执政规律
答案:世界历史演进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