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武汉科技大学)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
见面课:21世纪的中美大国关系----现状及展望
1.单选题 (2分)
麦金德是()(理论)的代表人物。
A空权论
B陆权论
C文明冲突论
D海权论
答案:B
2.单选题 (2分)
马汉是()(理论)的代表人物。
A陆权论
B 海权论
C文明冲突论
D空权论
答案:B
3.单选题(2分)
文明冲突论是指由美国政治家()创建的理论。
A丹尼尔·贝尔
B 雷蒙·阿隆
C塞缪尔·亨廷顿
D阿尔伯特·加缪
答案:C
4.单选题 (2分)
《大国的兴衰》的作者是()。
A弗朗西斯·福山
B丹尼尔·贝尔
C阿尔伯特·加缪
D保罗·肯尼迪
答案:D
5.单选题 (2分)
《历史的终结及其最后之人》的作者是()。
A丹尼尔·贝尔
B 弗朗西斯·福山
C阿尔伯特·加缪
D保罗·肯尼迪
答案:B
见面课:日本的政治大国梦能实现吗?
1.单选题 (2分)
以下关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具体目标,说法错误的是()
A成为左右亚太局势的地区性大国
B话语权利用西方7国首脑会议提高日本在国际问题上的
C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
D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答案:C
2.单选题 (2分)
以下不是石原慎太郎所著的是()
A《日本第一》
B 《敢坚决说“不”的日本》
C《敢说“不”的日本》
D《日本就是敢说“不”》
答案:A
3.单选题 (2分)
《菊与刀》反映的是()
A日本人的性格具有矛盾性
B 日本人非常珍视和平
C日本人非常友好
D日本人即将入常
答案:A
4.单选题 (2分)
以下不是“奥库斯”(AUKUS)成员的是()
A英国
B 法国
C美国
D澳大利亚
答案:B
5.单选题 (2分)
以下不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是()
A 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答案:A
见面课: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国际关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单选题(2分)
以下关于不结盟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中心议题一直集中在政治领域
B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成员国联系十分紧密的国际组织
C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
D不结盟运动每年举行一次政府间首脑会议
答案:C
2.单选题(2分)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是()。
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 和平共处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独立自主
答案:C
3.单选题(2分)
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开会的地点是()
A新德里
B 贝尔格莱德
C开罗
D万隆
答案:B
4.单选题 (2分)
第三世界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A万隆会议
B 77国集团
C不结盟运动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案:A
5.单选题(2分)
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上发展缓慢的共同原因是()。
A本国资源缺乏
B本国劳动力短缺
C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D债务负担沉重
答案:C
绪论单元测试
1. 在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世界金融资本体系中,货币的职能有()。
A:国际流通手段 B:国际支付手段 C:国际价值尺度 D:国际贮藏手段
答案:ABCD
2. 国际关系的传统内涵是国际政治关系,但二战后国际经济关系在国际关系中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A:对 B:错
答案:A
3. 近代国际关系产生及发展过程中,曾经称霸世界的国家有()。
A:葡萄牙 B:西班牙 C:比利时 D:荷兰
答案:ABCD
4. 资本主义产生前,国家是唯一的国际社会行为者。()
A:错 B:对
答案:B
5. 近代国际关系的特征有()。
A:国际关系行为者日益增多,行为日益多样化 B:国家间关系出现了相互依存的趋势 C:经济关系是国家间关系的基础 D: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
答案:ABCD
6. 近代国际关系在资本原始积累、殖民扩张和列强角逐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的。()
A:对 B:错
答案:A
7. 古代国家间关系的特点有()
A:地区性 B:必然性 C:偶然性 D:幼稚性
答案:ACD
8. 狄德罗曾经说过: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是帝国”,()
A:错 B:对
答案:A
9. 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是否加入俄罗斯的时间是 ()?
A:1945 B:1991 C:2014 D:2016
答案:C
10.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在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三 者叠加而成的课程。()
A:错 B:对
答案:A
第一章测试
1. 在 1957 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过程》一书中,提出了国际系统分为 六种模式的作者是( )。
A:约瑟夫•奈 B:莫顿•卡普兰 C:罗伯特•哈克雄 D:查尔斯•麦克莱兰
答案:B
2. 根据美国学者莫顿•卡普兰提出的国际系统模式,战后初期正在形成中的两 极格局属于( )。
A:松散的两极系统 B:牢固的两极系统 C:均势系统 D:全球性国际政治系统
答案:A
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所处的阶段是( )。
A:战争阶段 B:尖锐矛盾阶段 C:对峙阶段 D:均势阶段
答案:D
4.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包括( )。
A:第三世界登上历史舞台 B:美苏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C:世界事务以欧洲为中心的局面不复存在 D:中国革命的胜利及亚欧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答案:BCD
5. 雅尔塔体制的核心内容是( )。
A:确定了战后处置战败国的原则 B:建立联合国 C:对战败国和殖民地重新划分 D: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
答案:ABCD
6.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两极格局。( )
A:错 B:对
答案:B
7. 帝国主义阵营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
A:罗斯福新政 B:里根主义 C:杜鲁门主义 D:艾森豪威尔主义
答案:C
8. 在朝鲜战争中,担任过“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有( )。
A:克拉克 B:李奇微 C:布雷德利 D:麦克阿瑟
答案:ABD
9. 杜鲁门认为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 一场错误的战争。“( )
A:错 B:对
答案:A
10. 戴高乐总统上台后,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主要体现在( )。
A:强调法德合作和欧洲一体化建设 B: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C:主动与苏联缓和关系 D: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率先与中国建交
答案:ABCD
11. 东欧剧变的原因包括( )。
A:美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B: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很大的影响 C:党的建设出现偏离
D:贪腐严重
答案:ABCD
第二章测试
1. 中国在何时加入关贸总协定?
A:1986 年 7 月 B:2008 年 7 月 C:2001 年 12 月 D:1994 年 12 月
答案:C
2. 两级经济格局解体的标志是?
A: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 B:“经互会”的解散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D:欧洲经济的一体化
答案:B
3. 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 题的国际公约是?
A:《哥本哈根协议》 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C:《京都议定书》 D:《巴黎气候协定》
答案:B
4. 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
A:公平性原则 B:可持续原则 C:科技进步原则 D:发展原则
答案:ABD
5. 二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是?
A:黄金是世界货币 B: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 C:确立了英镑的中心货币地位 D:建立了浮动汇率制度
答案:B
6.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国际经济矛盾与摩擦复杂化。
A:对 B:错
答案:A
7. 20 世纪 80 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架构。
A:对
B:错
答案:B
8. 二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称为雅尔塔体系。
A:对 B:错
答案:A
9.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现阶段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A:错 B:对
答案:B
10. 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凯恩斯计划”为基础的
A:错 B:对
答案:A
第三章测试
1. “美利坚式道路”的特点有( )。
A:大量接收移民、广揽天下英才 B:积极向外扩充土地 C: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 D:健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和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答案:ABCD
2. ( )说:“美国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而且在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就已经 有了 17 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
A:恩格斯 B:马克思 C:斯大林 D:列宁
答案:A
3. 1944 年 7 月,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的世界体系包括(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联合国 C:关贸总协定 D:北约
答案:ABC
4. 1961-1969 年,美国战后经济发展迎来“黄金时代”,其主要原因有( )。
A:相对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制度 B:第三世界为美国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原材料 C:战后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宏观调控的运用
答案:ABCD
5. 高速增长的“新经济”时期的美国总统是( )。
A:奥巴马 B:小布什 C:里根 D:克林顿
答案:D
6.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 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 )
A:错 B:对
答案:B
7. 一上台就狂妄叫嚣要“永远领导世界,要按照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的美国 总统是( )。
A:艾森豪威尔 B:肯尼迪 C:杜鲁门 D:罗斯福
答案:C
8. 肯尼迪提出“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是运用和平与 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殖 民主义。( )
A:对 B:错
答案:A
9. 多选题 “尼克松主义”的内容包括( )。
A:通过缓和对苏关系,扭转战略上的被动 B:通过适当收缩,减轻国内外压力 C: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加强对苏联的制约 D:通过维持均势,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
答案:ABCD
10. 公布“星球大战计划”,试图用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的美国总统是老布什。( )
A:对 B:错
答案:B
11. 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战略框架包括( )。
A:以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为总目标 B:外交战略重点是追求美国经济利益和“扩大民主人权”
C:强调独立行动和多边主义的统一方式实行外交战略 D:适当收缩美国的海外力量
答案:ABCD
12. 奉行新保守主义的强硬外交政策,提出“先发制人”战略的美国总统是乔治• 布什。 ( )
A:错 B:对
答案:B
第四章测试
1.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美国派遣了 15 万军队,以 “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整个日本,被任命为“盟军最高司令官”的是( )。
A:布雷德利 B:麦克阿瑟 C:李奇微 D:克拉克
答案:B
2. 日本政治体制的特点有( )。
A:资本主义多党政治 B:以天皇为象征的议会内阁制 C:“金权政治” D:“派阀”政治
答案:ABCD
3. 自 1885 年建立内阁制度到 1945 年 8 月,不到 60 年的时间里,日本内阁 先后更换了 42 次,平均时间不足 1 年零 5 个月。 ( )
A:错 B:对
答案:B
4. 1968 年,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国家是( )。
A:法国 B:西德 C:日本 D:英国
答案:C
5.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高速发展的外部原因有( )。
A:美国对日本的改革和扶植 B: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C:东西方两极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 D: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答案:ACD
6.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日本积极推行“经济外交”的措施有( )。
A:努力扩大日本商品在美国的市场 B:用战争赔偿的手段打入中国市场 C:重视对西欧市场的争夺
D:用战争赔偿的手段打入东南亚市场
答案:ACD
7. 1972 年 9 月,田中首相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
A:错 B:对
答案:B
8. 日本的经济体制是( )。
A: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 B:美国式的市场经济体制 C: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D: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A
9. 20 世纪 60 年代,佐藤政府就提出“过渡到政治大国” 的目标。( )
A:错 B:对
答案:B
10. 1983 年,中日两国领导人确立了外交原则包括( )。
A:相互信赖 B:和平友好 C:长期稳定 D:平等互利
答案:ABCD
11. 1989 年度,日本政府开发援助金额达到 104 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
A:错 B:对
答案:B
12.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为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所作出的努力包括( )。
A:在政治上,依靠经济实力,展开进攻外交 B:复活军国主义 C:加快军事大国化进程 D:在经济上,调整对外经济政策,积极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建设
答案:ACD
13.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重点在( )地区。
A:亚太 B:东亚 C:美国 D:欧洲
答案:A
第五章测试
1. 目前,( )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A:美国 B:日本 C:欧盟 D:中国
答案:C
2. 二战后,为复兴欧洲以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实施了( )
A:孤立主义 B:颜色革命 C:马歇尔计划 D:杜鲁门主义
答案:C
3. 欧洲一体化分以下几个阶段。
A:欧洲共同体的巩固与扩大 B:欧盟直线与改革 C:欧盟的建立与东扩 D:欧洲公共题的成立
答案:ABCD
4. 关于中欧关系,正确的说法有( )
A:2003 年中欧关系颇为密切。 B: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前,西欧对华关系比较积极。 C:2006 年之后,欧盟对华关系有微妙的变化。
D:中欧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答案:AC
5. 标志欧盟正式生效的条约是()
A:《罗马条约》 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C:《布鲁塞尔条约》 D:《欧盟宪法条约》
答案:B
6. “东欧”“西欧”仅仅就是一个地理概念。
A:对 B:错
答案:B
7. 截至目前,欧盟共有 28 个国家。
A:错 B:对
答案:A
8. 欧洲债务危机始于 2009 年的比利时。
A:错 B:对
答案:A
9. 欧洲一体化仅限于经济领域。
A:错 B:对
答案:A
10. 在西欧,与中国最早建立外交关系的是法国。
A:对 B:错
答案:A
第六章测试
1. 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有( )个。
A:15 B:16 C:14 D:13
答案:A
2. 至 20 世纪 80 年代初,苏联工业总产值已占世界的 20%。( )
A:错 B:对
答案:B
3. 1956 年,波匈事件的出现是前苏联( )的一个集中体现。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大国沙文主义 D:保护主义
答案:C
4. 1991 年 3 月 27 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联进行了一次全民公投,除波罗的 海三国外,抵制公投的还有( )。
A:摩尔多瓦 B:乌克兰 C:格鲁吉亚 D:亚美尼亚
答案:ACD
5. 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失败的原因是( )。
A:制度变迁和经济转型是一个艰难费时和渐进的过程 B:照搬西方经济模式,不适合俄罗斯国情 C:实施者是美国人
D:“休克疗法”的具体措施违反经济转轨规律
答案:ABD
6. 在普京 1999 年 8 月 9 日担任政府总理前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俄罗斯更换 了( )位总理。
A:2 B:5 C:3 D:4
答案:B
7. 1997 年 12 月,叶利钦签署《俄罗斯联邦安全构想》,确定了( )的跨世 纪战略构想。
A:“融入欧洲” B:“倒向美国” C:“融入亚洲” D:“双头鹰”
答案:D
8. 2014 年,普京总统宣布成立( )联邦区。
A:北高加索 B:克里米亚 C:外高加索 D:格鲁吉亚
答案:B
9. 被普京投进监狱的前俄罗斯首富是( )。
A:彼得•阿文 B:弗里德曼 C:古辛斯基 D:霍多尔科夫斯基
答案:D
10. 普京上任后,制定的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经济改革新方针包括( )。
A:采用渐进的、逐步的和审慎的经济转轨方法 B:制定多项中长期发展纲要 C:打击控制国家命脉的寡头 D:确保居民的富裕程度稳步提高
答案:ABCD
11. 俄罗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2008 年 8 月 22 日 B:2014 年 8 月 22 日 C:2012 年 8 月 22 日 D:2001 年 8 月 22 日
答案:C
第七章测试
1. 第三世界,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独立或新建立的国家群体。 ( )
A:对 B:错
答案:A
2. 首次提出了“第三世界”这个概念的是( )。
A:卡翁达 B:阿尔弗雷德•索维 C:毛泽东 D:邓小平
答案:C
3. 根据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属于第一世界的国家有( )。
A:西欧国家 B:美国 C:苏联 D:日本
答案:BC
4. 第三世界开始形成的标志是( )。
A:77 国集团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万隆会议 D:不结盟运动
答案:C
5. 为了阻止周恩来总理参加联合国大会,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极力阻挠和破坏, 精心策划了暗杀周总理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 )
A:错 B:对
答案:A
6. 1961 年 9 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开会的地点是( )。
A:新德里 B:开罗 C:贝尔格莱德 D:万隆
答案:C
7. 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的观察员国之一。 ( )
A:错 B:对
答案:B
8. 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有( )。
A:收人分配不均,大多数人生活贫困 B: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不平衡 C: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D:工业欠发达,农业较落后
答案:ABCD
9. 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的内容包括( )。
A:维护民族独立 B: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C:巩固政治斗争的成果 D:发展民族经济
答案:ABCD
10. 南南合作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包括( )。
A:缺乏定期咨询协调行动、解决纠纷的机制 B:合作的目标不够具体而明确 C:宣传力度不够 D: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的机构
答案:ABCD
11. 所谓南北关系是指发展中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依存 关系。( )
A:错 B:对
答案:B
第八章测试
1.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是(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 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案:D
2.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判断是非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是否 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是否有利于各国友好合作。( )
A:错 B:对
答案:B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是( )。
A:“平等互利”就是要求在国家之间的各种交往中,彼此都以主权国家平等相 待 B:“和平共处”是实现前四项原则的出发点及必然结果和最后落脚点
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中的核心和首要原则
D:“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补充说明
答案:ABCD
4. 毛泽东、周恩来等提出了指导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政策原则是(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消灭反动派”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ABD
5. “另起炉灶”,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 立新的外交关系。 ( )
A:错 B:对
答案:B
6.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 ( )
A:错 B:对
答案:B
7.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
A: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B:反对美国帝国主义 C:在同西欧、日本的关系上取得突破 D:积极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答案:ABCD
8. 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 )
A:对 B:错
答案:A
9.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苏联专家。勃列日涅夫时期,中苏关系 有较大好转。 ( )
A:错 B:对
答案:A
10.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
A:中美关系打破僵局,实现历史性和解 B:同广大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关系迅速发展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同西方国家关系全面发展
答案:ABCD
11. 1972 年 9 月,()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并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
A:田中角荣 B:佐滕荣作 C:大平正芳 D:中曾根康弘
答案:A
12.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末,中国的对外政策进行的重大调整有( )。
A: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 B: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作出了新的科学论断 C: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论亲疏 D:纠正了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对立起来的片面认识
答案:ABCD
13. 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是()。 ( )
A:1979 年 1 月 1 日 B:1982 年 8 月 17 日 C:1972 年 2 月 21 日 D:1978 年 12 月 16 日
答案:A
14. 在处理中国与邻国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的领土和海域争端的问题上,邓小平 提出的主张是( )。
A:共同开发 B:搁置主权 C:搁置争议 D:主权属我
答案:ACD
15. 以下不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有( )。 ( )
A:哈萨克斯坦 B:印度 C:巴基斯坦 D:乌兹别克斯坦
答案:BC
16. 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面临的机遇有( )。 ( )
A: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上是和平稳定的 B:西方发展模式遭遇困境 C:发展中的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D: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倚重显著上升
答案:ABCD
第九章测试
1. 国际组织按主体构成情况可划分为?
A:区域性国际组织 B:世界性国际组织 C:政府间国际组织 D: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答案:CD
2.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按地区分配名额选举产生,任期 1 年。
A:错 B:对
答案:A
3. 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是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
A:对 B:错
答案:A
4. 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77 国集团
答案:A
5. 在区域经济集团组织中,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A:欧洲联盟 B: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东南亚国家联盟
答案:A
6. 在中国境内成立的国际性组织有?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洲开发银行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答案:AD
7. 以下关于国际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有?
A:同常设的国际组织相比,国际会议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 B:国际会议只能成为解决某些紧迫问题的临时工具 C:国际会议构成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D:国际会议的出现是国际组织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答案:ABD
8. 被俗称为“欧盟总统”的职位是?
A:欧盟委员会常任主席 B:欧洲议会常任主席 C:欧洲委员会常任主席 D: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
答案:D
9. 以下关于不结盟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结盟运动每年举行一次政府间首脑会议 B: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成员国联系十分紧密的国际组织 C: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中心议题一直集中在政治领域
D:不结盟运动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
答案:D
10. 以下属于专门性国际组织的是?
A:联合国 B:非洲统一组织 C:国际联盟 D:世界气象组织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