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概论(浙江传媒学院)超星学习通章节测试答案

1.1.1新媒体概论
1【判断题】新媒体的定义是:“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体的包含特定技术、实践和社会组织的信息与传播系统。”()正确
1.1.2新媒体的特征
1【单选题】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征是()。 B
A、趣味性
B、互动性
C、图像化
D、个人化
2【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新媒体的特征。()ABCD
A、数字化
B、多媒体
C、互动性
D、网络化
1.1.3新媒体的形式
1【单选题】最早引入增强现实技术的国内报纸是()。C
A、上海日报
B、北京晚报
C、华西都市报
D、成都商报
2【单选题】新媒体的四种情境可以分为外在、内在、强化和()维度。B
A、弱化
B、仿真
C、现实
D、增高
3【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新媒体的表现形式。()ABCD
A、虚拟世界
B、镜像世界
C、生活记录
D、增强现实
1.1.4新媒体的内容
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新媒体的内容。()ABCD
A、娱乐
B、新闻
C、服务
D、社交
2【判断题】在新媒体时代,用户成了新闻内容的生产者。()正确
1.2.1前新媒体时代
1【单选题】()出现之后,使人类进入到视听兼备的传播时代。D
A、印刷术
B、报纸
C、广播
D、电视
2【判断题】文字是在旧石器时代诞生的。()错误
1.2.2计算机时代
1【单选题】和现代意义上的计算机关系比较紧密的最早的计算设备是()。D
A、算盘
B、罗盘
C、超级计算机
D、机械计算机
2【单选题】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B
A、TRADIC
B、ENIAC
C、EDVAC
D、UNIVAC
3【单选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的代表,当时被美国设计用于人口普查。C
A、EDVAC
B、Apple
C、UNIVAC
D、IBM360
4【单选题】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我们通常称之为第()代计算机。B
A、一
B、二
C、三
D、四
5【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三代计算机的是()。B
A、TRADIC
B、IBM360
C、EDVAC
D、ENIAC
5.[多选题]下列选项中,那些属于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的设想内容。()
A.采用二进制 B.采用十进制 C.采用存储程序 D.不采用存储程序
我的答案:AC

1.2.3web 1.0
1【判断题】在WEB1.0时代,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与传统媒体区别巨大。()错误
1.2.4web 2.0
1【判断题】WEB2.0概念由O’REILLY公司在2003年率先提出。()正确
1.2.5web 3.0
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WEB3.0的概念。()BCD
A、万维网
B、语义网
C、大数据
D、智能网
2【判断题】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人类已经进入WEB3.0时代。()错误
2.1.1媒介偏向论
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空间偏向媒介的是()。A
A、网络
B、电视
C、电报
D、寺庙
2【多选题】依据媒介偏向论,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时间偏向媒介。()ABC
A、石窟
B、雕塑
C、壁画
D、报纸
3【判断题】时间偏向媒介的重要特点是经历历史的长河而不受太大影响。()正确
4.[判断题]凡是在空间上易于传输、方便移动的媒介都可以称之为时间偏向媒介。()
我的答案:错
2.1.2媒介即讯息
1【判断题】“媒介即讯息”这句名言是加拿大学者Marshall McLuhan提出的。()正确
2.1.3传播时代论
1【单选题】Marshall McLuhan认为()可以被称为口语社会。A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2.2.1技术决定论的反思
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技术决定论的缺陷。()ABD
A、简化论
B、单向论
C、机械论
D、中立论
2.2.2社会决定论的提出
1【单选题】社会决定论观点认为:各种()力量决定了一项技术原型是否会被广泛采纳。 B
A、军事
B、社会
C、自然
D、技术
2【单选题】社会决定论认为技术的产生、发展和使用完全是被()等社会因素决定的。 D
A、政治
B、历史
C、文化
D、以上都是
2.2.3油门-刹车模式
1【单选题】Brian Winston 提出的油门-刹车模式中的油门是指()。C
A、劳动关系
B、生产关系
C、社会需要
D、社会供给
2【单选题】电影是因为()所导致的一种社会需要。B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复古思潮
D、后现代主义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油门-刹车模式中刹车的体现。()D
A、管控媒体内容
B、保护知识产权
C、设立技术标准
D、以上都是
2.3.1互动演进模式
1【单选题】在技术社会互动论观点下,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可以大致分为诞生期、成熟期和()三个阶段。C
A、萌芽期
B、高峰期
C、过时期
D、过渡期
2【判断题】在技术社会互动论观点下,技术与社会互动过程的成熟期体现的是社会决定。()错误
2.3.2技术与社会互动三个阶段:诞生期
1【判断题】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马尔库塞曾经指出,技术本身就是预先按照统治者的意志和需要设计出来的。()正确
2.3.3技术与社会互动三个阶段:成熟期
1【单选题】当技术原型转化为发明并在社会扩散之后,这种技术便进入()。D
A、诞生期
B、成熟期
C、过时期
D、过渡期
2【单选题】技术()的前提:只有当某种技术扩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技术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出来。B
A、聚集
B、扩散
C、革命
D、衰退
2.3.4技术与社会互动三个阶段:过时期
1【多选题】社会决定力量在过时期会同时表现哪两个方面。()BD
A、僵持
B、喜新
C、厌旧
D、恋旧
2【判断题】新旧技术的交替通常表现为疾风突进式的“革命”。()×

3.1.1社会学习过程
1【多选题】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论将学习过程分为哪些阶段。()
A、注意
B、记忆
C、模仿
D、结果
我的答案:ABCD

3.1.2社会榜样概念
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社会榜样的来源。()
A、活榜样
B、口头指引
C、符号
D、记号
我的答案:D

2【判断题】间接体验是社会榜样学习的一种表现。()
我的答案:错

3.1.3自我效能理论
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A、直接体验
B、间接体验
C、社会劝说
D、生理因素
我的答案:ABCD

3.2.1技术创新的特性
1【单选题】游戏厂商推出新游戏后往往会推出免费试玩的活动,这体现了哪一技术认知特征。()
A、相对优越性
B、兼容性
C、复杂性
D、可试验性
我的答案:D

2【判断题】可见度高的创新会导致人们更多的去讨论这种创新,产生更多的正面或负面反馈,这会提升新技术的显示度。()正确

3.2.2创新采纳的过程
1【判断题】对于人们获知新技术来说,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更加有效。()X
2【判断题】人际传播对于人们的态度改变比大众传播更加有效。()对

3.2.3创新采纳的受众
1【单选题】下列创新采纳的受众中,最因循守旧的群体是()。D
A、早期采纳者
B、早期大众
C、晚期大众
D、滞后者

3.3.1理性行为理论
1【单选题】有学者在理性行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感知行为控制的概念,这个概念与下列哪项最为相近。()B
A、技术决定论
B、自我效能感
C、油门-刹车模式
D、媒介偏向论

2【多选题】依照理性行为理论,主观规范受下列哪些因素影响。()BCD
A、对自己意见的认识
B、对他人意见的认识
C、对专家意见的认识
D、与他人一致的动机

3.3.2技术接受模型
1【判断题】技术接受模型由Fred Davis在1989年创立。正确
2【判断题】感知有用性的含义是我们认为某一项新技术可能会带来什么用处。正确

3.3.3权衡需求理论
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会影响互联网在中国大陆的采纳和使用。D
A、感知流行
B、感知特征
C、感知需求
D、以上都是
2【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权衡需求理论中感知特征包含的维度。()ABCD
A、兼容性
B、易用性
C、显示度
D、形象

4.1.1网民伦理
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网民伦理规范《网民自律公约》的内容。()
A.记住人的存在
B.网上网下行为一致
C.尊重他人的隐私
D.宽容
我的答案:ABCD

4.1.2行业伦理
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伦理规范。()
A.《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
B.《抵制恶意软件自律公约》
C.《文明上网自律公约》
D.《互联网终端安全服务自律公约》
我的答案: C

4.2.1知识产权
1.[单选题]传统著作权法主要涉及哪些权利。()
A.出版权 B.重置权 C.散布权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2.[判断题]©是著作权的标志,代表Copyrig
我的答案:对

4.2.2网络色情
1.[判断题]我国《刑法》将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我的答案:对

4.2.3个人隐私
1.[判断题]我国《宪法》第40条规定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我的答案:对

2.[判断题]“人肉搜索”有利于社会监督,实际上并未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
我的答案:错

4.3.1市场控制
1.[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信息礼品”。()
A.文件共享 B.开源软件 C.BT
D.维基百科
我的答案: ABCD

2.[判断题]市场控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媒体进行控制。()
我的答案:对

4.3.2 技术控制
1.[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对新媒体的技术控制。()
A.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B.网络色情过滤技术 C.隐私加强技术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4.3.3 NGO控制
1.[单选题]从2002年开始,()每年主办中国互联网大会,成为中国境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互联网盛会。
A.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B.中国互联网协会 C.中国数据研究平台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决定世界范围内哪些域名和IP地址能够注册使用的机构是()。
A.IETF
B.Internet Society
C.ICANN
D.中国互联网协会
我的答案:C

3.[判断题]成立于1992年的互联网协会(Internet Society)可以视为全球互联网社区的“联合国”。
我的答案:对

5.1.1人类之网
1.[单选题]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世界由原子向()的转变。
A.分子 B.中子 C.比特 D.智子
我的答案: C

2.[判断题]卡斯特尔认为网络构成了我们社会新的社会形态。
我的答案:对

5.1.2 网络类型
1.[多选题]下列属于技术网络的是()。
A.象征符号 B.道路系统 C.电话网络 D.计算机网络
我的答案:BCD

2.[多选题]下列属于网络的类型的有()。
A.物理网络
B.有机网络
C.神经网络
D.技术网络
我的答案:ABCD

3.[判断题]人类的大脑属于有机网络。
我的答案:错

4.[判断题]网络是某个单元各要素间联系的集合。
我的答案: 对

5.[判断题]物理网络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自然网络。
我的答案:对

5.1.3 社会特征
1.[多选题]下列关于大众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主要交流方式上大众社会是面对面形式,网络社会是媒介化形式。
B.在媒介种类上大众社会是窄播互动媒体,网络社会是大众广播媒体
C.在媒介数量上,大众社会比网络社会少
D.在主要成员上,从大众社会的集体转变为了网络社会的个人
我的答案:ACD

2.[判断题]网络社会的成员密度比大众社会高。
我的答案: 错

5.1.4 社会关系
1.[单选题]曹国伟认为微博是基于()的社交传播网络。
A.强关系 B.主要关系 C.次要关系 D.弱关系
我的答案: D

2.[多选题]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从哪几个维度来测量关系的强弱?
A.互动频率
B.感情力量
C.亲密程度
D.互惠交换
我的答案:ABCD

3.[多选题]下列不属于半熟社会的社交平台连接纽带的是?
A.议题关系 B.价值关系 C.亲缘关系 D.群体关系
我的答案:CD

5.2.1阶层理论
1.[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布尔迪厄关于阶级划分的标准?
A.资本总量 B.资本比例 C.资本种类 D.资本演变
我的答案: C

2.[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布尔迪厄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A.资产阶级
B.统治阶级
C.中间阶级
D.工人阶级
我的答案: A

3.[多选题]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分为哪两大阶级?
A.无产阶级 B.中产阶级 C.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
我的答案:CD

4.[多选题]布尔迪厄认为资本有哪些分类? A.经济 B.文化 C.社会 D.符号
我的答案:ABCD

5.2.2 阶层变迁
1.[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1949-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中国社会的阶层变迁?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我的答案: D

2.[多选题]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的社会阶层变迁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阶层
D.资产阶级
我的答案:ABC

5.2.3 阶层目标
1.[判断题]一个国家如果各阶层形成了橄榄式的社会结构,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真正进入了现代化。
我的答案:对

5.2.4 阶层认同
1.[判断题]主观阶层认同指的是个人对自己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据位置的感知。
我的答案:对

2.[判断题]学者刘欣认为在中国,经济和权利地位认同向上攀附,而声望地位认同向下偏移。
我的答案:错

5.2.5 新媒体与阶层认同
1.[判断题]手机显著影响经济、文化和总体阶层认同。
我的答案:对

5.3.1接入沟
1.[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影响新技术接入的因素?
A.人均收入
B.民主程度
C.农业人口
D.技术新颖程度
我的答案: D

2.[单选题]使用沟属于()。
A.第一道数字鸿沟 B.第二道数字鸿沟C.第三道数字鸿沟 D.第四道数字鸿沟
我的答案: B

3.[多选题]荷兰学者进一步将技术接入分为了()。
A.精神接入 B.物质接入 C.技能接入 D.使用接入
我的答案:ABCD

4.[判断题]接入沟属于第二道数字鸿沟。
我的答案:错

5.3.2 使用沟
1.[单选题]传播学者诺里斯将互联网的使用者分为了四个类别,下列不属于的是() A.研究者 B.消费者 C.好奇者 D.表达者
我的答案:C

2.[判断题]卡斯特尔认为数字排斥各种排斥形式中后果最严重的一种。
我的答案:对

5.3.3知识沟
1.[单选题]()指的是人们对所处环境的认知状态和掌握信息的程度。
A.数据 B.信息C.技术 D.知识
我的答案: D

2.[判断题]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知识鸿沟。
我的答案:对

6.1.1网络赋权
1.[多选题]互联网在是否能够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两种观点?
A.数字集聚 B.数字鸿沟 C.数字赋权 D.数字离散
我的答案:CD

6.1.2 社会运动
1.[单选题]《乌合之众》的作者是()。
A.西奥多·德莱赛 B.艾兹拉·庞德 C.尤金·奥尼尔 D.古斯塔夫·勒庞
我的答案: D

2.[判断题]资源动员理论认为资源总量的大小
组织化程度是决定一项运动成败的关键。 写笔记
我的答案:对

6.1.3社会运动的情感动因
1.[单选题]《受管制的心》的作者是()
A.马克·吐温
B.福克纳
C.霍赫切尔德
D.海明威
我的答案:C

2.[判断题]霍赫切尔德发现资本主义的剥削与管理方式已经从对人的感情和内心的剥削深入到对劳动力的剥削。
我的答案:错

6.1.4 动员机制
1.[多选题]网络事件中的两种情感动员分别是() 。
A.悲情 B.戏谑 C.嘲笑 D.欢愉
我的答案:AB

6.1.5 微博参与
1.[单选题]在美国,坐校车上学的安全系数是坐私家车和公交车上学的()倍。
A.40 B.45 C.50 D.55
我的答案: A

2.[单选题]在甘肃校车事件中,大部分的中国网民最先从哪里获得消息?
A.微信
B.电视
C.微博
D.报纸
我的答案:C

3.[多选题]根据调查研究将中国网民的微博参与划分为了哪几种形式?
A.微博动员 B.响应动员 C.信息生产 D.信息转评
我的答案:ABCD

4.[多选题]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在微博上进行信息生产?
A.学历
B.事件知识
C.年龄
D.感到愤怒
我的答案:ABD

5.[判断题]信息转评越多会降低人们对社会的信任度以及对中国民主的满意度。
我的答案:对

6.2.1网络治理
1.[单选题]下列关于“科层制治理”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管理结构是集权化 B.执行过程是自下而上
C.它的问题之一是缺乏局部知识
D.它的优势在于有明确的命令和控制
我的答案: B

2.[单选题]下列关于“网络治理”存在的问题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执行赤字
B.无法形成集体决策
C.目标和方法会产生冲突 写笔记
D.协调赤字
我的答案: A

6.2.2 信任机制
6.2.2治理机制:信任机制
1.[判断题]网络是多个组织相互依赖的结构,组织之间没有上下级隶属的关系,也没有交易和契约的关系,它的运作基础是信任机制。()
我的答案:对

6.2.3治理机制:协调机制
1.[判断题]传统的对立冲突中,一般通过协调机制解决争端。 ()
我的答案:错

6.2.4英美实践
1.[判断题]英国政府的门户网站是在1994年建立起来的。()
我的答案:对

6.3.1电子政务
6.3.1政务网站
1.[判断题]从技术角度说,电子政务就是政府业务的计算机化或网络化。()
我的答案:对

6.3.2 发展阶段
1.[判断题]“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是1984年提出来的。 ()
我的答案:对

6.3.3电子政务实施与应用
1.[判断题]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老师的建议是从应用主导向能力建设方向转变。()
我的答案:错

6.3.4 政务微博
1.[判断题]政务微博最好只发文字。()
我的答案:错

6.3.5 政务微信
1.[判断题]微信在电子政务应用上可以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危机管理工具和监督政府利器。 ()
我的答案:对

7.1.1信息经济的概念
1.[单选题]下列关于“信息经济”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B.以信息产业为主导
C.以知识经济为依托
D.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我的答案: C

2.[判断题]信息经济的出现会否定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服务经济。
我的答案:错

7.1.2 信息经济的指标
7.1.2衡量标准
1.[单选题]判定一个社会中信息经济成为主导的标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要素比重 B.部门比重 C.产值比重 D.职业比重
我的答案: A

2.[判断题]如果信息部门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的比重时,就具备了信息经济的特征。A
我的答案: 对

7.1.3 信息经济的特征
1.[单选题]信息经济中的企业结构是以()为主要特征的。
A.劳动力密集型 B.资本密集型
C.知识和技术密集型 D.生产要素密集型
我的答案:C

2.[单选题]信息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是()。
A.高耗低效型
B.低耗低效型
C.高耗高效型
D.低耗高效型
我的答案: D

3.[判断题]信息经济中的劳动力结构主要是以智力劳动为主的。
我的答案:对

4.[判断题]信息经济中的体制结构是小型分散化的。
我的答案:对

7.1.4 信息经济的层次
1.[单选题]“知识经济”最早于()提出的。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我的答案: D

2.[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识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
A.知识产业主导 B.智力劳动主导 C.知识全领域勃兴 D.知识管理主导
我的答案: C

3.[多选题]知识在工业经济中的作用体现在()。 A.新工具 B.新能源 C.新技能 D.生产率
我的答案:ABCD

4.[多选题]智能经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A.生产智能化 B.消费智能化 C.流通智能化 D.渠道智能化
我的答案:ABC

5.[多选题]信息经济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A.信息经济 B.知识经济 C.智能经济 D.数据经济
我的答案: ABC

7.2.1 创意产业的概念
7.2.1创意产业概念特征
1.[单选题]知识产权的四大类中不包括()。
A.版权
B.专利
C.商标
D.新闻
我的答案:C

2.[判断题]美国是第一个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
我的答案:错

3.[判断题]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创意产业。
我的答案:对

7.2.2 创意产业的特征
1.[单选题]创意产业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知识 B.创意 C.文化 D.科技
我的答案: A

7.2.3 全球创意产业发展
1.[单选题]全球创意指数中“技术”指标的衡量指标不包括()。
A.创意阶层 B.研发投入 C.科研人员 D.专利数量
我的答案: A

2.[单选题]全球创意指数中的“3T”不包括()。 A.技术 B.人才 C.包容 D.时间
我的答案:D

3.[多选题]美国创意产业的特点有()。
A.市场规模大 B.行业集中度高 C.全球影响力大 D.行业集中低
我的答案: ABC

4.[判断题]伦敦设计节始于2003年。
我的答案:对

5.[判断题]伦敦时装周是在1984年创立的。
我的答案:对

7.2.4中国创意产业发展
1.[单选题]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脉络不包括()。 A.创意产业城市 B.创意产业园区 C.创意产业品牌 D.创意产业国家
我的答案:D

2.[多选题]中国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有()。
A.定位 B.政策
C.人才 D.策略
我的答案:ABC

7.3.1电商模式
1.[多选题]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
A.B2B B.B2C C.C2C D.B2G
我的答案:ABCD

7.3.2网络营销
1.[单选题]“微信营销”的特色不包括()
A.实时推送 B.标题艺术 C.服务意识 D.粉丝维护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病毒式营销”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病原体
B.易感染人群
C.死亡率
D.传播渠道
我的答案: C

3.[单选题]“邮件营销”的原则不包括()。
A.许可原则 B.时效原则 C.自由原则 D.价值原则
我的答案:B

4.[多选题]“微博营销”的技巧有()。
A.热门话题 B.网络语言 C.粉丝参与 D.积极互动
我的答案:ABCD

8.1.1 网络文化界定
1.[多选题]网络文化又可以分为()。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政策文化
我的答案:ABC

2.[判断题]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既是互联网文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互联网精神的突出体现。
我的答案:对

8.1.2 网络文化特征
1.[单选题]从主体角度出发,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网络文化的特征? A.个性化 B.集群化 C.自主化 D.阶层性
我的答案: D

2.[多选题]从技术角度出发,网络文化具备哪些特征 ()。
A.虚拟性
B.互动性
C.全时性
D.平民化
我的答案: ABC

8.1.3网络文化层面
1.[多选题]网络的文化层面包括()
A.网络文化事件 B.网络文化行为 C.网络文化现象 D.网络文化精神
我的答案:ABCD

8.2.1网络语言
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字母型自然语言的是?
A.886 B.GG C.GF D.MM
我的答案: A

2.[单选题]()指的是在网络生活中为实现人际沟通与交流而使用的语言。
A.网络语言
B.技术语言
C.科技语言
D.自然语言
我的答案: D

8.2.2网络作品
1.[多选题]恶搞的形式有()
A.文字恶搞 B.图片恶搞 C.音频恶搞 D.视频恶搞
我的答案:ABCD

2.[判断题]“恶搞”一词来源于韩国的“KUSO”
我的答案:错

8.3.1个体涵化
1.[多选题]传播学教授格伯纳认为人们生存的环境可以分为 ()。
A.自然环境 B.生态环境
C.社会结构环境 D.符号环境
我的答案:ACD

2.[判断题]涵化理论关注的是整个媒介信息系统的长期文化影响。
我的答案:对

8.3.2群体分化
1.[多选题]亚文化政治日益彰显的主要社会历史动因有()。
A.社群归属意识 B.身份认同意识 C.维权反抗意识 D.身份归属意识
我的答案:ABC

2.[判断题]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早期,亚文化研究的重心从伯明翰大学转移到芝加哥大学。
我的答案:错